元。纳入考核的93个市直单位引进外资项目34个,到位外资7440万美元,引资内资项目56个,引进内资5.8亿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扩大招商引资是我市一项长期而又带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我市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沿海产业内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投资综合成本低廉的优势,继续坚持全民招商的工作格局不动摇,突出招商引资办工业不动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高位推进,强势推动,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力争2亿美元以上;市外内资到位40亿元,力争5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其中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 1、进一步加强项目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是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开发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突出开发重点,紧紧围绕我市工业改革和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旅游发展等重点领域、重要产业,进行项目论证和筛选,确保这些项目在开发建设后能够产生很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这些年我们少数地方、少数部门抓项目开发,不是苦于没有门路,就是讲求面面俱到,开发出来的项目,找不出特色,看不到重点。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开发项目时,一定要注意把它与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结合起来,力求开发一个项目,就可能培育一个支柱,形成一个产业。要注重项目包装,对外发布和招商的项目,不仅要有项目目录和项目简介,还要按照国际惯例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增强项目对投资者的可信度,以提高项目洽谈和项目落实的成功率。要加强项目库建设,市、县区要将开发的项目进行汇总,进入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建立开发项目库、发布项目库、在谈项目库、签约项目库,同时要加强项目库的充实和更新,以不断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要明确工作责任。市发改委是项目开发的第一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提出项目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指导和帮助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进行项目开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衔接,加强配合,共同做好项目开发工作。 2、进一步突出引资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宏观政策导向,跟踪产业发展走势,在继续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内资外资一起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更加注重引进大项目和好项目,更加注重重点区域和重点地区,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果。一要突出重点产业引资。依托我市汽车、卷烟、食品、医药、林纸一体化、建材、冶金、小水电、旅游等优势产业和高成长性行业,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上、中、下游产品,形成一批并购、合资、合作项目,吸引客商投资,实现产业链招商。要适应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新态势,把引资着力点放到机械制造、纺织、家电、建材、矿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上来,力求取得好的成效。二要瞄准重点地区引资。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组团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台湾招商,争取更多的粤资、台资、港资项目落户永州,形成群体效应。三要抓住重点项目引资。招来一个大项目,就是发展一个骨干产业,引进一个大企业,就是培植一个支柱财源。各地要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带动力强的加工项目、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和供应链长的综合项目,尤其是要瞄准、引进投资上千万过亿元的大项目。以引资重点项目的大突破,促进永州经济的大发展。 3、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重点要抓好“四个并举”:一是全民招商与小分队招商并举。各地要在继续坚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同时,逐步把重点放到小分队招商上来。市、县区要在重点区域、重点省市建立招商基地和窗口,确定3—4名素质高、业务精的工作人员组成专业小分队常驻当地招商,每个小分队要定任务、定奖罚,工作要与原单位脱钩。这方面,市、县区商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提供信息,联系客商,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资实效。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既要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客商、重点产业上门招商,又要有针对性地把外地客商请到永州实地考察,投资办厂。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今年要在市内举办旅游、城市公用设施、农产品加工等系列专题投洽会,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尽快拿出实施方案。市商务局要加强协调,做好衔接工作。三是老客户与新客户并举。既要留住老客户,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和发展新客户,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的连锁效应。市商务局要带头自我加压,提出巩固老客户、联系新客户的目标任务要求。四是节会招商与分散招商并举。要继续把组织和参加重大招商活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来抓。今年5月底6月初省里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