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一是设计落后,结构不合理,人畜混居,厕所简陋,卫生状况较差;二是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杂乱无章;三是农村建筑材料质量差,土木建材比重大,抗灾性能差;四是占地无序,少批多占,甚至不批也占。农村住房状况与城市住房状况差距很大,对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二是住房布局缺乏指导,住房设计沿袭祖辈传统模式;三是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部分有钱的农户不愿意在农村建房;四是农村没有物美价廉的新型建材供选择。
5、未来农村住房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区农业人口逐年减少,农民子弟外出做生意、求学、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终落户于城市的人数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住房总需求。
6、改变农村住房的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及小集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使农村住房面积的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对房屋的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7、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建议
结合小城镇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住房修建的总体布局。
一是改变分散建房到集中规划建房
农村住宅建设由原先的缺少规划,重复建设转变为高起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往的农民住房建设,农民个人建造的房子分散零星,大量的附属设施占用了不少耕地,土地被分割得零零碎碎。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合理利用土地,各地进行试点,由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建造农民新村,这样的新式农民新村,可节约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二是改变杂乱建设到有序建设
以前农民建房是农民自己找施工队施工或找几个工匠施工修造房屋,用的建设图纸是“统一版本”或没有建设图纸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更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和其他配套设施,有的新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这种情况下建造的房子,10年左右就要翻新,就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怪圈。应改变这种杂乱建设,向新型农民新村发展,严格按照村镇布局规划实施,电、水、路、电话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逐步形成农村住宅城市化的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促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钱了就想在条件较好城镇购买商品房,不愿在农村修建房屋,因而引起农村新建或改造房屋逐年减少,购买城镇商品房逐年增长。但农民建房总量从建筑面积上看将逐渐减少,而单体工程造价则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对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居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现在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农民投资房屋建设和改造,这有待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对大多数普通农民来说,以人均300千元左右的年纯收入和较高的日常生活费用相比,目前尚不足以支付翻新、改造房屋的款项,少数高收入户中又出现了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倾向,所以,在普通农民的家庭经济聚积到一定程度之前,大规模的房屋翻新、改造现象不会出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