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正常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合同纠纷解决得不好,不但合同本身无法顺利履行,同时,也会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友好合作。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友好合作不仅是合同成立的基础.也是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保证。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能够协商解决.这是最理想,也不会对双方的友好合作和顺利履行产生影响。如果当事人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就要通过调解解决。调解不成,就会“对薄公堂”。一旦当事人一方将纠纷提交到法庭,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反目成仇”,合同也就谈不上能够顺利履行了。自然,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也将很难实现。尤其是在我国观今法制尚不健全,人们法律意识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合同纠纷诉请于法院或仲裁机构.就可能会费时费力费财,例如,“官司”打赢了.败诉方逃避判决的执行等。
(五)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化是社会经济生产稳定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常约社会经济秩序中,人们才能顺利地开展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目的,完成经济目标.以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要求。
合同纠纷,从小的方面来说,会影响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从大的方面来说、严重的合同纠纷,会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为.合同纠纷得不到顺利解决,就会阻碍经济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在大型合同或国家计划合同上发生纠纷,会影响国家计划的实现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合同纠纷的预防.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同纠纷的预防有“百利而无一害”。合同当事人应努力为之,预防为主。这是合同纠纷有效避免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每个合同当事人所应牢记于心的。
二.预防的具体措施
合同纠纷的预防,既可以在合同订立前进行,也可以在合同订立时进行,还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具体说来,进行合同纠纷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合同法>是规范当事人合同行为的基本法律、当事人应当予以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也对某一具体合同或合同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如<保险法>对保险合同作了具体规定,知识产权法对有关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合同作了具体规定等,当事人也应予以了解.
<合同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合法等)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
有效与无效,合同履行的原则、抗辩权、中止履行、代位权、撤销权等。合同变更和转上的条件与程序,合同终止的事由、程序、条件等,违约责任,合同的具体种类(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等,当事人了解了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详细,合法地订立合同条款,避免因合同条款的漏洞或无效而引起合同纠纷。
(二)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等状况。
订立合同之前事先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欺诈纠纷和违约纠纷。调查了解资信状况主要指查验对方当事人的营业执照,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誉程度等。如果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良好,则合同订立后履约就可能得到保证;如果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不佳、商业信誉不好,甚至濒临破产境地,自然欠缺或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与这样的当事人签订合同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合同订立后也会产生纠纷。
当事人在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的同时,还应了解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即在合同上签字的人是否具备签署合同的资格。一般来说,公民本人,法人的法走代表人,其他组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