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实行一免三补后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采取的措施乡镇街道 ○
一、 新变化、新问题
一免三补后,乡村两级的工作重点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催工、催款,转变到服务上,如我县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重点抓"劳务输出""良种工程""兴牛工程"等。缓解了农村的干群关系,农民由害怕见到乡村干部变为今天的天天盼望乡村干部下乡。但同时一免三补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有:
一是乡村两级债务化解难度加大。乡村两乡债务基本是由于各种达标、升级、乡村各种公益事业建设留下的,偿还的能力就依年景的好坏了,但一免三补后,上级财政只拨付基本工作需要的转移支付,偿还债务就没了保障,我县农村近年就出现上门逼债的现象。
二是村级办公经费出现隐患。一免三补后,村级经费按大、中、小村财政部门核定为3.xxxx元、3.xxxx元和xxxx元,且一成不变。那么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价的变化,不变的资金就很难满足变化了村级办公的需要。另外乡级教育、民政等事业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是村内公益事业很难办成。一免三补后农民积累工全部取消,村内公益事业要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去筹资和筹劳。但是几年来全县几乎没有真正议成一件事情,成了有事议不成的"一事一议"。 四是外出农民纷纷回来要承包地。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差,前些年一部分农民自动放弃了30年承包地,甚至二轮承包时就根本没有回来要地,但一免三补后全都回来重新申请要回承包地,以便享受国家惠农政策,从而产生新的人地矛盾。
二、 采取的措施
随着一免三补后出现的新问题,近几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有些问题仍需政策上的变化才能得以解决。
债务化解问题,乡村两级经费问题需国家财政用增加转移支付去进一步解决;村内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办法尚需完善,变成可操作性强一些,真正成为有事能议成的政策;产生新的人地矛盾问题,村里在有机动地的情况下可以给补,但没有机动地的村、社就没有办法解决。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