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包括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缴纳的“三提五统”费。“三提”指向村缴纳的三项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向乡缴纳的五项统筹,包括乡镇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道路等。此外,还包括在土地承包合同以外负担的各种摊派、集资以及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等。从2000年起,中央决定首先在安徽省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按照中央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是“减轻、规范、稳定”。“减轻”即通过改革切实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规范”即要加快形成农村规范的税费政策和征收办法;“稳定”即新的农村税费政策、征收办法及农民的实际负担水平要保持稳定。农民形象地将税费改革称为“一道税、一口清”。从农村税费改革在安徽全省的试点来看,起到了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和征收方式,有效地遏制农村“三乱”,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据安徽省统计,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水平减轻了四分之一。
农村的税费改革虽然对减轻农民身上的负担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一制度治标不治本,减少税对农民是杯水车薪,并未对农村经济产生活力。如礼泉县税改后农业税121xxxx元,特产税3964.xxxx元,对农户来说,农业税仅是小头,而特产税按亩产值计算仍是农户纳税的大头。石泉村税改前,农业税、乡、村统筹人均5xxxx,全村应交xxxx元,税改后,按耕地面积计算,农业税3.xxxx元,减少1.xxxx元,人均减少2xxxx;特产税税改前亩15xxxx,全村1xxxx元,税改后亩12xxxx,全村纳10.xxxx元。税改前全村共纳1xxxx元,税改后全村纳1xxxx元,减xxxx元,人均减少只是农业税的2xxxx。据对大沟村5xxxx调查,贫困户3xxxx,占7xxxx,共欠外债6xxxx万元,其中2xxxx特困户欠外债4xxxx元。全村2xxxx凑合着生活,从1998年后,果品一路下滑,效益不断下降,农户无钱就借就贷,贷款还不起就清息转贷。如:村民张振发累计欠外债xxxx多元,其中:村修路时贷款300xxxx加上自己零星借贷,连年清息转贷,已累计到xxxx多元;为完特产税在基金会贷款300xxxx,已累计2.xxxx元。全村因盖房负债3xxxx,因学生负债2xxxx,因就医负债xxxx。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我想,除了改变外在的环境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其内因加以改变。使得内因起主要的作用,如果农民真正的富裕了,不但可以不要税费改革,还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税费改革是必需的。而且,税费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一,农民负担累退性增强,负担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具体来说,就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负担轻,而较差的负担重。根据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农民可大至分为纯农户、半农户、非农户。纯农户和半农户都要负担涉农税费,非农户则不需要负担,而纯农民多是一些无技术特长的农民,大多很贫困,这部分人无论负担多少税收都显得很重。另一方面,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农村,人均耕地少,农业税增量小,负担增加不多,而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产粮区,人均耕地多,负担反而增加得多。
第二,乡镇财政出现困难。目前,乡镇财政是最困难的一级财政。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难状况将更加突出。从近期看,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以及屠宰税以后,将导致乡镇财力大幅度减少。1999年,山东省乡统筹费收入35.21亿元,农村教育集资5.34亿元,屠宰税1.15亿元。根据初步测算,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省乡镇财政减收17亿元左右。从长远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成为乡镇财政的主要收入,这项税收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很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税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而乡镇财政支出却逐年呈刚性增长。如此以来,乡镇财政困难将进一步加剧。
第三,部分区域性公共品的供给面临挑战。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有相应的收入做保证。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由于收入减少了很多,无暇顾及这部分产品的提供,因此,这部分公共品的供给就成了一个问题。比如一些跨流域水利工程,由于其外部性较强,受益区域已不仅仅是一个乡、一个村,而是涉及几个乡,甚至几个县。这些公共品在改革后会供给严重不足。
纵观这些事实,现在的农民在经济状况上虽然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进步也不是很大,而且如果就只是停留在现有的解决办法上,提够农民收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都说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农民也的确从中尝到了革命的果实。但是,随着农村的变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