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经济功强,改变目前少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社区经济活动时看似“有组织”,其实“无组织”的状况,正确引导规范,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组织和引导分散经营的农户参与市场竞争主体。四要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户、经纪人以及龙头企业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龙头作用、组织作用,通过他们推进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谈判的力量,减少市场风险,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各级政府应从政策上培育大型农业企业,鼓励形成跨区域乃至跨省的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四)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要坚持以产业化促标准化生产,以产业化促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走出一条尽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路子。一是抓好生产技术规程试验。精心选点,合理布局,组织开展粮油、瓜果、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和产地环境标准的试验,为标准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不同程度的适当集中,严格按照标准发展种养,推行规模化经营。三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认定和基地建设。开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品牌申报和商标注册,禁止、限制流通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农资流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起对允许使用农药的流向登记制度,统一监督,规范管理。四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动物疫病应急防治工程,鼓励乡村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加快实行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的制度,对法定检验要减少项目并给予财政补贴,对商业检验要控制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管。
(五)建立农业信息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信息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引导产销、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把农业信息工作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落实。首先是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在加强省市农业部门信息机构与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县乡农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搞好农业信息工作提供保证。其次是要在各乡镇和产业基地设立基于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信息站,将农业信息网络向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最终形成全省统一的农业信息网络。再次是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要带头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建立自上而下的、高效、灵活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与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中介组织进行农产品数据库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软件开发,提高信息质量,增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推行农林牧渔系统的政务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