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产品档次低,结构性过剩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率下降的新情况。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活动过程中,产品与商品、成本与利润、小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也很突出。这表面上看是因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深层次原因则是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太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程度低。我国入世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而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降低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的费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而且是我国入世后应对国际市场优质低价农产品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农业企业化是市场经济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推行企业化,实现企业主导,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方式,利于引导农民闯市场。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和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业企业化的基本方向是农民的企业家化, 要努力造就一支农业企业家队伍,因为有了企业家,才有优势企业;有了企业家群体,才有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以及优势产业和区域分工的形成;有了企业家阶层,才有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现行管理体制变革的推动。企业家是发展农业企业化的灵魂和骨干,是在市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最牢靠的人力资源。另外,在企业发展思路上,要实现体制创新,包括企业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依靠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农业企业,实现企业主导。各级政府要注意引导农民通过经济利益的联系,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创办种养企业、加工企业,当前,要特别重视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低、销路差、效益低的问题,实现农业企业化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出现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达到“建一企而牵万户”的功效,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促进农业由小农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取得农业生产的最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依据市场原理和机能实现全面发展。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企业化程度及作用分析
在发达国家中,农业现代化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生产设施和手段先进、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等。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先进水平的代表,他们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德国乃至韩国,无一例外地实行了一体化经营的战略,而企业作为产业的细胞和载体,在一体化经营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如美国,绝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农户的主人就是农场主,或叫农业企业家。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公式表达,不是我国常见的“企业+农户”,而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组成:“企业+企业+企业”。只不过这些企业从事的经营环节不同。美国的农业企业(农场)大致可分为只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单一品种的专业型和经营多品种或种、养结合的混合型两大类,以专业型为主,占9xxxx以上,即美国不仅完成了农业企业化过程,而且实现了农业企业的专业化。
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作用更为明显。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世界1xxxx个国家拥有20xxxx个分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成为世界上以生产饲料为主的最大的农工联合企业之一。如荷兰塞贝科贸易联合集团,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了全荷兰11.xxxx个农业企业中的一半多,它下面有近9xxxx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一个公司专门加工马铃薯薯条、薯片,年加工能力10xxxx吨,是目前欧洲同类企业中最大的,正是由于实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国土面积比黑龙江垦区要少1.xxxx平方公里的荷兰,其农牧产品及食品在国际贸易上的顺差达到15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奶制品、马铃薯、新鲜加工蔬菜出口国之一,排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第三位。如我国的台湾省,农民除了亲自实践企业化经营外,还通过加入农会参与到更大规模的企业化经营,台北市果菜批发市场就是通过股份制建立起来的(公股占45.5xxxx,民股占54.4x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