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乡镇街道  ○

去的5年我国累计发行建设国债6600亿元,2003年又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2003年中央财政赤字达3198亿元,虽然所占gdp的比重不到xxxx,但却占中央财政总收入11940亿元的26.7xxxx,再加上多年积累的国债余额、国有企业亏损、银行坏账,这些包袱已经很重了,还会越滚越重,因此巨额赤字预算不是长久之计。(2)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对拉动内需作用不大,而长期经济效益目前还不可预料。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出现超前现象,成为政府形象工程的产物,实际利用率很低。(3)中央财政增长过快,地方财政紧张,影响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全国平均gdp增长率约xxxx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年增长2xxxx,而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由于财权与事权不统一,6xxxx~7xxxx的财权集中在市以上,而6xxxx~7xxxx的事权在县以下,造成基层政府负债运行,并把负担转嫁给农民。   可以考虑逐步改变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准确把握财政风险,有计划地减少预算赤字。建议将五级财政(中央、省、市、县、乡)减少为四级财政(中央、省、市、县)管理体制,取消乡级财政设置。在财力的分配上需要重视地方的利益,改变目前中央财政增长快而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紧张的状况。逐步解决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的缺点,采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形式,通过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即各部门预算管理加年终审计的方法动态确定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方案,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四)在土地使用证的基础上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从土地使用权划分看,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对集体与农户之间,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未能做出明确的划分。农民得到的不是完全的使用权,他们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土地作自主使用和处置的充分权利。由于承包期一定几十年,不利于土地的自由流动,农民无法通过市场自由购买和交换土地使用权,农民作为承包经营主体的地位无法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体现。   建议在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开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由土地管理局统一向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在此基础上允许农民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依法自愿地通过土地市场买卖或有偿流转土地使用权。通过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集中有效地使用,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农民也可以将土地入股,发展农村的股份合作制。   应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土地的规划权与耕地非农化使用的审批权。完善征地程序,政府在征用农民的耕地时,需要根据农村土地市场的价格行情确定地价,对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政府应在农民土地使用权有效期内为农民提供相当于每年土地获益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   (五)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

务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构建主体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该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分类改革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起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公益性机构、涉农企业和中介组织协调,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的立体模式。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二是市场力量主导的经营性推广系统。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主要由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系统、财政部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部分广播电视传媒等组成。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在服务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另一类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公司为主体,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农业产业化中的各种组织形式。   应充分发挥公益性部门、中介组织、涉农企业3类主体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政府及公共部门应将精力集中在公益性的职能上,将经营性功能逐步剥离出来,让给中介组织与涉农企业来承担。政府应对3类主体采用不同形式分类扶持:对公益性部门(如农技推广部门)应增加事业费,保证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配合农技推广项目经费来扶持;对中介组织(协会与合作经济组织)应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其发育,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对其在银行贷款、担保等方面进行扶持;对涉农企业应在银行贷款、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性优惠。   (六)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体系包括:(1)对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最低保障制度,对于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在其过去拥有土地使用权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