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企业进入农业,但是应当主要鼓励和支持和它们进入农业的产前、产后领域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鼓励它们对待开发的非耕地农业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对于公司、企业大规模、长时期占用农民的耕地、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活动,不仅不能鼓励和支持,而且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尚未能大规模转移之前,必须避免农村出现大资本排挤小农户,避免出现土地的大规模兼并,避免大批农户丧失经营主体地位、不得不沦为雇农的现象。 6.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必然是一个不平衡的、渐进的长期过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就业的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多地少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化解,再加上现代的社会保障体制也难以在短时期内覆盖农村, 因此农地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农民获取收益和维持生存保障的基石。不解决农民转向非农就业的出路,片面强调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只会让相当多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陷入困境。 准确把握和清醒认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趋势,关键在于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发展阶段。第一,决定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情。而农村基本政策的制定只能服从于国情。第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途径在于转移农业劳动力。扩大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着力点应该在于“动人”,农村人口转移了,“动地”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第三,我国农村各地的发展差距极大,农村基本政策的制定必须着眼于整个农村基本面的普遍情况。第四,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律都允许承包期内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当集中,但是否流转的决策权在于农户。把握住了这几个基本方面,再加上尽快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土地流转的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应该说,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和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完全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的。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