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更不能进城去打工。 表一、家庭承包制前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力使用分布 兴修农田水利 3xxxx 各类脱产劳动力 xxxx 各类群众大会 xxxx 节假日 xxxx 从事农业生产 5xxxx 以我所在的生产队为例,表一概括了家庭承包制前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力使用分布。总体上说,一年中农民只有近5xxxx的时间实际用于为自己带来收入的农业生产,另外5xxxx的时间则基用于不为自己带来收入的“一大二公”劳动。或者说,只有约5xxxx的农民真正从事带来收入的农业生产劳动,另外的5xxxx的农民则从事不能带来任何收入的非生产性劳动。并且,当时的生产价格非常低廉。 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的收入怎么翻了15-20倍之多? 实行联产承包制后,一家一户进行生产,农民不再自己负担秋冬季水利建设,脱产人员大幅减少,政治性的非生产活动基本取消。这样,农民的劳动基本上10xxxx都是能直接带来收入的生产性劳动。与此同时,农民的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根本性激发与提高。更重要地,就我曾所在的生产队而言,广开了收入门路。 其一,新的农业技术,大幅地提高了生产力。我所在生产队以种水稻为主。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几乎使每亩单产翻了一倍。当然,其它农产品的生产率没有水稻提高个这么多。 其二,各类农产品的价格,自1978年以来,由于提价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总指数上升了7倍左右。1978时农民人均收入为12xxxx左右,只因为价格的因素,现在就能达到90xxxx左右。 其三,农民被允许从事各类副业,从事工商经营,尤其大量的农民到城里打工。这些收入,平均而言,已经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4xxxx左右。 表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人均收入的主要来源分布 家庭承包制前 xxxx 农技应用与农产品提价 1xxxx 农产品提价 4xxxx 农副业收入 1xxxx 工商经营收入 xxxx 进城打工收入 2xxxx 总起来说,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将在公社集体经济时期不产生收入的4xxxx-5xxxx的劳动力投入副业和工商经营,或者进城打工,获得占人均收入4xxxx-5xxxx的非农业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主要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农民收入随着提高了7-10倍。 三、理性评估家庭承包制过去二十年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开始,或者说随着家庭承包制的逐步推广,一系列或以家庭承包制内容的名义、或乘家庭承包制东风的各种举措纷纷出现。例如,农产品价格的多倍上升,允许从事农业以外的任何副业或工商业,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主要由政府负担大型水利建设等等。应该明确的是,现在讨论是否改革家庭承包制,只是讨论改革作为土地经营方式或土地经营制度的家庭承包制本身,并不意味着改掉由家庭承包制引致的这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是否应该继续下去,是应该分别讨论的问题。 如果仅仅评判家庭承包制作为经营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