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但是,我国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1994—2000年,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为57.xxxx。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间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级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较少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应该看到,过去随着义务教育管理层次逐渐下放,基层政府和农民承担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这种分级办学体制在加重了基层政府和农民负担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迟滞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乃至扩大。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县级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要求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发放。 2002年4月中央又强调指出,农村义务 教育要实现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政府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两个重大转变。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和投入体制的确立,对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财力薄弱,基本上是“吃饭”财政,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发放教师工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应看到,由于过去欠账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如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学校公用经费不足问题、大量危房问题。据调查,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状况不是改善了,而是进一步恶化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矛盾不是缓和了,而是加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估计。即使现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已占了大头,也应该清楚,这种投入还是低水平的,远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1年,只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初的水平、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在教育投入中,投入小学 的社会收益率是最高的。而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将钱投在补贴学生的学费和课本费上,效果会更好。1907年日本就实行了6年的强制免费义务教育,1947年又实行了9年强制免费义务教育。最近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文件提出争取2007年农村困难家庭享受“两免一补”。 据有关资料,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约150xxxx人,如果按每个学生平均每年减免学杂费、课本费30xxxx计算,每年需要45亿元。就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财力来讲,应该有能力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方面走得更快些。 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既要着眼于控制耕地征占规模,更要着眼于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用不同方式剥夺农民的土地,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主要形式。 农民讲,过去基层政府是吃“肚皮”(指计划生育罚款),现在是吃“地皮”(指低价征地、宅基地乱收费等)。在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上要把握好五点:一是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二是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地转为非农用地年度计划的控制下,应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合理流转。这方面广东省正在进行探索。三是对各地竞相压低土地出让价的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四是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五是抓紧制定规范征地行为的法律法规。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