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些起步早、见效快、循环发展的经济扶持项目,争取在政府投资集中、社会资源整合、就业门路扩大中,促进尽快脱贫致富。
3、因势利导,增加农民收入。引入新观念、新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形成“南部村上山采果,西部村进田种菜,北部村下海牧渔,沿路村经商兴企”的农民致富新格局,加速推进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路域经济,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和商贸服务业,加快实施旧村改造,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的前提下,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二是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重点建设市郊型农业“精品园”,积极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草莓、花卉、果品等栽培基地,使全处的“精品园”面积达到200xxxx。发挥海岸线长和浅海滩涂水面广的优势,抓好万亩海珍品增殖、养殖,积极培植海水育苗和水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依托百果园建设,积极发展观光果品采摘、农家宴等生态旅游农业,扩大收入来源。三是引导农民组建并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增加投资收益。在对3xxxx村实施“村改居”后稳步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化改制,通过持股分红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二)实施亲民乐民工程,建设富足文明的和谐社会
一是抓好农民保障工作,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泛宣传,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好个别退保群众的工作,确保参保率逐年上升,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认真抓好城乡低保救助、农村贫困人口救助、残疾人安居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敬老院建设等工作,创造人人有保障的和谐社会环境;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每年培训60xxxx以上,协调落户企业优先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遇,落实好上级各项支农措施,落实“三减免、三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扶贫开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利农惠农政策,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是规划建设新城区,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北部新城区详细性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整体规划体系要求,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步伐。对因黄张路拆迁已批未建户和现住房困难户,今年开始实施农民安置房工程,在严格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群众居住习俗,适地建设占地8xxxx,总面积6188xxxx米的安置房,解决72xxxx住房困难。以驻地社区为示范点,积极推进旧村改造,今年力争破题。同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村村通油(水泥)路”工作,抓好进出村道路、村主街道和背街小巷整修硬化,彻底解决柴草乱垛、土石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五乱”现象,全面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提升新区形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把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争取区内大企业、大项目扶持,抓好农村校舍修建,完善教育设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大院和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教育和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
(三)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将紧缩财力,每年力所能及地安排一部分公益事业项目,建立年度“实事工程”,加强街村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2006年已经确定重点要为群众办好以下“1xxxx实事”:新上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备,改善全处环境面貌;对办事处驻地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并安装人行道板;开展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活动;启动农民安置房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抓好农村残疾人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