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8年~2000年,八街镇全镇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00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6200xxxx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0xxxx,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稍有下降,但仍比1998年增长11xxxx元,年平均增幅达6.xxxx,工农业生产总值3250xxxx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xxxx。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荒山绿化,进行小流域治理是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的有力屏障。1998年~2000年期间,八街镇不但加大了对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2000年完成水利工程11xxxx,投入资金354.xxxx元,而且将绿化造林从原来单一由政府解决向社会化推进,新增补植造林600xxxx,实行“谁开采、谁负责、谁受益、谁绿化”的原则,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治理和矿山综合治理。这样,在保证了农田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保证了整个八街镇的生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现成效,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000吨,烤烟生产在国家“双控、双降”的情况下,完成栽种面积1500xxxx,实现收入148xxxx元,创税32xxxx元。浅水藕种植300xxxx,亩均收入260xxxx,并增加了甜脆玉米和日本白萝卜等经济作物,实现了粮经结构的大调整。
这一时期,受国际国内市场疲软的影响,粗放型和资源型企业受到冲击,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特别是铁、磷的一些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象建工集团这样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则成为这时期的发展支柱。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九五末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究竟农村经济要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要如何调整,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大家进行研究的课题。
三、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在21世纪直至更远未来的发展战略。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八街镇作为安宁的农业大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安宁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制定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和污染,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改善和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做到:
(1)、生态工程建设应同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依法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植树种草,禁止毁林毁草,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2)、合理利用耕地,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稳定增长。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耕地土层变薄、变瘦、耕地沙化、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人均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耕地,要因地制宜搞好山区综合开发,保护现有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从而保证播种面积相对长期稳定。加大科技投入的含量,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单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土地生产潜力长期稳定。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生产发展措施,充分挖掘生产力,就能够保证粮食稳产,也能够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2、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们多数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或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改造传统农业,加大投入与产出的商品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模式:“企业带动型”,以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围绕一种或多种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带动农户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专业协会带动型”,以农村中的农业技术员、农业生产能手、农业科技和信息的支持者等所组成的技术、信息和服务协会为中心,带动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专业服务各环节为一体的松散的或紧密的形式。“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带动型”,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