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食品,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副食品市场。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
近几年,×××畜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种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从龙头企业──专业场(户)──批发商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和“大规模,集约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约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在整个畜牧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它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我们按照“发展高起点,管理高水平,服务高质量,经营高效益”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培植了永达和大用两个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近两年又先后投资300xxxx万元,兴建了年产2xxxx吨的大用饲料加工厂,引进一条时宰5000只的肉鸡加工生产线和班宰1000头的生猪屠宰线,扩建了年产5000吨的西式精火腿生产线。使肉鸡加工能力由1.xxxx吨扩大到xxxx吨,年加工生猪能力从无到有,达到5xxxx头。同时,永达公司还兼并了×××肉种鸡场,进一步壮大了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截止目前,大用、永达两大龙头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分别达4.5、3.6亿元,年创产值10亿元,上交税金70xxxx万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5倍和2.8倍。
2、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我们在不断完善“瘦肉型猪工程”和“蛋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同时,把完善“肉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力推广了“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反租承包发展“肉鸡工程”的办法,即由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与本县或周围县(市)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或个人等合作,由对方投资建设符合肉鸡规模饲养设计要求的年出栏3xxxx只的商品肉鸡场,由龙头企业投入流动资金、技术及人员,并选派场长,建场方选派一名副场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5─7年,建场方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保证其建场投资金额的年回报率达30─4xxxx。如建一个年出栏3xxxx只的商品肉鸡场需要投资6xxxx元左右(包括鸡舍建筑、肉鸡生产设备、供水电设备、通风设备、附属建筑等),年保证回报金额2xxxx元,回报率达36.xxxx。如果新建鸡场时原有水电设备可以利用,其投资回报率可达4xxxx。
3、壮大龙尾生产规模。通过大用和永达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顺利实施了“瘦肉型猪工程”、“肉鸡工程”和“蛋鸡工程”,使全县规模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累计建成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xxxx,年出栏3xxxx只的商品肉鸡场16xxxx,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xxxx。畜牧专业化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xxxx。
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畜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畜禽生产水平和饲料报酬率两方面。单只种鸡年产蛋量由原来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雏鸡量由原来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鸡成群成活率由原来的8xxxx提高到9xxxx以上;商品猪料比由原来的3.5:1下降到3:1;肉鸡料肉比由原来的2.1:1下降到1.9:1。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
畜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畜牧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畜牧产业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结构调整,切实搞好精细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了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1、分析市场,理清思路。目前的×××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我县的“永达”牌和“大用”牌肉鸡及其分割产品先后走向了全国,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畜牧业占大农业经济的比重逐步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有效途径,其它省、市、县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再靠生产较为单一的初级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