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村不低于万元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到村的建设项目;切块分配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以上要用于整村推进项目。发改、民族事务等部门管理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宁波对口帮扶资金及其他社会扶贫资金,要围绕整村推进计划统筹安排使用。州、县市财政部门要相应调整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其次要整合部门各类资金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易地移民搬迁资金、沼气建设资金、“三小”水利资金、畜牧发展资金、农机补助资金、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义务教育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都要优先投入到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集中支持其建设项目的实施。当前,各级各部门投入农村建设发展的资金不少,一定要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再次要加大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县市要千方百计增加信贷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小额扶贫到户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守信用、有生产经营能力和可行项目的贫困户,要扩大小额扶贫到户贷款的投放量;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用财政资金贴息争取信用社贷款。要鼓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要积极使用信贷扶贫资金。同时,由于各个村的大小和具体情况不同,原投入的资金、项目不等,因此,对整村推进投入的标准不作统一规定。各县市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结合各村的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
⒌加强管理,创新机制。一是要加强项目管理。整村推进的项目建设,按照整合资金的原则进行管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使用、验收等管理要按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信贷扶贫项目的申报、审批、使用、验收等管理按照有关法规政策执行;其他行业部门实施的项目按照各行业管理要求执行。整村推进中涉及行业部门投资建设的项目,县市扶贫办要提前把项目清单提交县市扶贫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分别下达,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审批、实施,行业部门每年要对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二是要积极创新机制。实施整村推进,要努力创新机制,尊重和落实贫困群众对扶贫项目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项目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验收和管理,激发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要严格实行扶贫项目公示和项目决算公告制度,完善项目验收制度,提高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严格项目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制订并落实具体措施,加强后续管护,确保扶贫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要学习和推广“中心协会养殖户”、“借母还犊”、“借母还仔”等一些成功做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滚动投入机制,扩大项目资金的覆盖面和使用效益。三是要建立监测机制。扶贫部门要建立简便易行、反应快捷、准确灵敏的统计信息系统,将整村推进村扶持的农户、实施的项目、实现的效果等情况建档立卡,实行全程动态监测管理,全面掌握整村推进的进展情况;要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建立联系人制度,明确职责任务,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联系渠道的畅通,促进扶贫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四是要严格检查验收。州扶贫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好整村推进检查验收标准,完善验收制度。整村推进实施完毕,县(市)扶贫领导小组要进行全面验收,州扶贫领导小组进行抽查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报州委、州政府。要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是否明显改善,基本增收门路是否得到拓宽,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是否有所提高,社会事业是否协调发展村级组织建设是否加强,来检验整村推进工作的成效。五是要健全激励机制。按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整村推进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进行奖励,对工作较差的地方予以批评;对未通过验收的村作自动滚入下一批实施,州不再安排项目和资金,同时扣减所在县(市)下一批整村推进的数量和项目;对于验收达到优良的县(市)予以奖励。
(二)强化培训,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将其列为扶贫开发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把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今年的“十件实事”之一。hjt总书记春节期间在我省视察时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话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教导我们扶贫最好的办法是“授人以渔”,对农村青壮年农民进行培训,实现劳动技能提高,实现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向城镇转移,就是“授人以渔”。月中旬在×××召开了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现场会,对这项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