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增长水平。另外,还要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对其不仅要在投资存量上作适当调整,而且要在增量结构上向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倾斜。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逐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科技进步是根本出路
□张长生(作者系中共×××委党校教授、×××经济学会副会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而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来看,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率就逐步提高,农民数量减少,农民收入增多。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省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传统农业的痕迹依然明显。从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来看,发达国家为70%左右,我省为50%。从农业机械化、灌溉来看,发达国家已全面实现机械化、水利化,我省目前机耕率仅为33%,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的62%。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来看,发达国家为60%~80%,我国为30%左右。正是由于我省农业科技水平低,造成农业竞争力弱、农民收入低。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种养业良种、农民培训等四大体系。
科研投入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一是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推动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二是要增加农业科研投入,不断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为农业gdp的0.44%,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
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办法
加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是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公益性服务;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要积极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技术推广。二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力支持力度,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增加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资金。
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目前我国农作物商品良种只能满足常年用量的30%左右,农作物的育种工作基本上仍是建立在“近亲繁殖”基础上。今后要重点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种体系;要继续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要继续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造就观念新、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美欧等发达国家规定没有农业专业的大学文凭是不能经营农场的。我省的“小学生农业”、“初中生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农业”的巨大反差决定了我省农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巨大差距。因此,要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其竞争力,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为此,一是要全面开展对现有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造就一大批观念新、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快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加快农业各类人才培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有条件的地方逐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体制。要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全面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