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扎实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招商引资培育龙头
扎实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逐步推进、不拘一格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精心培育农业龙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牵动、效益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扎实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去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2.xxxx亩,其中反季节蔬菜面积6.xxxx亩,蔬菜产值达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73,超过了粮食作物的产值,形成了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雏型。
一、依托优势资源,实行科学决策,确立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同全国各地一样,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但农户分散经营与进入市场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等农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大决策,明确指出这是“我国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指明了方向。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和中国即将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部署,从调整农业结构入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大调查、大研究活动,并邀请省、市的专家教授一起调研、规划。围绕确立主导产业,我们首先对乐昌资源优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我市地处×××最北端,南临珠三角,北接湖南,京广铁路贯穿南北,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便利,区位与市场优势明显;我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300天,耕地面积2xxxx亩;市辖2xxxx镇,其中海拔300—70xxxx的镇有xxxx,耕地面积13.xxxx亩,这些地区七、八月份极端高温29.3℃,极端低温20.2℃,日平均温度24.2℃,夏秋昼夜温差大,春暖迟,冬寒早,夏如秋,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调整,3号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种菜比种粮效益好,农民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自觉按市场需求组织蔬菜生产,既积累了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具有形成主导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经过反复的科学、民主论证,市委、市政府确立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实施蔬菜产业化战略。
二、建设基地,培育龙头,努力探索蔬菜产业化经营之路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实施农业产业化,同样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市在实施蔬菜产业化进程中,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九峰模式”为代表,主要特征是政府引导生产,组织突破流通,建设蔬菜生产基地。九峰镇是我市的四大林区镇之一,属高寒山区,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生产反季节蔬菜。九峰人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较强,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致力发展果菜生产,改变了“以林唯一”的生产格局。但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不灵,销路不畅,制约了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市、镇两级党委、政府从强化服务入手,设立镇农产品流通服务公司,在村委会设立流通小组,在村民小组扶持培育流通专业户,初步建立了“镇—村—专业户”的流通网络,确保了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销售畅顺,蔬菜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
“九峰模式”是我市蔬菜产业化的起步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种模式没有企业作龙头,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行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矛盾,无法使生产经营各方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
基于上述认识,为了切实抓好南部传统粮产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化作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引进一个项目,培育一个龙头,带动一片群众,形成一个产业”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我市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香港合利公司落户我市产粮大镇——廊田镇,首期租赁水田300xxxx亩,办起了平富合利菜场和楼下分场,并兴建了冷藏库和员工宿舍,生产工人达60xxxx人,其中40xxxx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