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版权所有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