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面前的迫切课题。国外的经验及我们的实践都充分表明,大力发展农民合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是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市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制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目前农村出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生事物,符合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各镇街、市级相关部门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站在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战略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扎扎实实推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要建成农村合作经济示范区,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发扬敢闯、敢试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带动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发展、大提高。当前,要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数量上加快培育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最密切,最能够解决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的问题。要从比较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入手,拓宽思路,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兴办,争取到2004年,全市发展专业合作社18xxxx,入社社员占同一类型商品生产者的比例达30以上。在渠道上,要突出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销大户和经纪人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商贸流通型专业合作社;要加大力度扶持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利用其技术优势,组建科技服务型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的产品加工型专业合作社;要鼓励基层供销部门、科协和其他各个部门,利用其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各型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真正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形式上,倡导热心为农民服务、市场意识强、有技术专长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能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兴办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也可以兴办中介服务型、科技服务型;既可以以股份合作形式为主,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合作。通过能人办社,促进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成功对接,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在领域上,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以种养殖大户、购销大户、农村技术能人为主兴办,也可以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供销社为主牵头组建。在层次上,既可以以村、镇街为范围兴办合作社,也可以跨行政区域兴办合作社,不受地域限制。同时,要按行业特点、地域(原则上以镇街为单位)组建专业性合作经济联合社,然后统一加入市合作经济联合社,切实构建起全市自上而下三个层面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二)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在服务质量上迅速提高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要求,注重农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积极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创造条件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要积极申报×××级及其以上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等项认证,争创名牌。一个合作社内部,要尽可能统一产品的销售价格;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社之间,要互相协凋,互相沟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三)积极探索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突出内部制度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力争规范一批。在坚持“平等、自愿、民主、互利、开放”的办社的前提下,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一社三会”制度,即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严格规范运作。二要建立健全价格保护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对社员的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尽可能地采取“下保底上不限”的作价原则。三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这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得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要努力实行“二次返利”,建立风险基金,正确处理合作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四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社员的监督。(四)强化部门合作,突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财政支持上扶持一批。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