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了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市在“农业立市”方面的有益尝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重要,也非常适时。这是贯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发展还存在诸多突出的矛盾,比如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难度明显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结构不合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更重要的是影响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这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是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解决农村问题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民问题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我市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如果按2/3的农民走出农业、农田和农村计算,要有18xxxx人在18年中逐步走出农村,从农业转为非农业,每年1xxxx多人。当部分农民转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之后,要研究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这部分农民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等途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破解“三农”问题。
四、安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我市实施“农业立市”战略以来,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努力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大文章。
(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我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专业农民、失地农民、农业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以加强专业培训为重点,依托各级成人中专、职业技校对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门实用技术,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