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他们是学院教师队伍几十年培养积淀的成果,是学院改革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是一介布衣,终身清贫,但却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知识的富翁和精神的强者!我非常赞同澎清一教授对教师的赞颂,他说:"教师传播人类文明,教师塑造人类心灵,教师开发人类智慧,教师必将影响人类的未来"。实际上,自古以来,教师就是青年的导师,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创造和引领未来。《汉书》中写到"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正在日益形成。
同学们,青年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转型时期社会急剧变革、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十年苦读图破壁,学做人师方有时。有志青年立志实现自己的远大前程,必须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能够引导知识和能力在正确方向上得到有效发挥的全面素质。《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思想,岳麓书院"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办学传统,都是要求受教育者要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在去年的开学典礼上,我曾经向2003级同学们提出要学会"自主,自立,自信",即,大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尽快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自立生活,尽快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学会自信待人,实现素质和人格的逐步完善。今天,我想送2004级新生四句话、十六个字:志存高远,笃实求真,诚恳守信,温文儒雅。
第一,大学生必志存高远,方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欲成才必须志存高远。成功从来就是理想信念顽强支撑的结果。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冲破个人主义的羁绊,摆脱横流物欲的诱惑,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科学、为人类奉献的远大志向。历经近二百年的魔难,我们的国家正在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发展时期。中国的百年崛起,将震惊世界,并引领世界。我们的社会正在成为无数风流人物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应该说,成长在今天的中国青年是幸运的,也必将大有作为。诚然,我们生活的社会还存在诸多落后面,你们就读的学院还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人生也难免遭受挫折与打击,但无论无何,切勿牢骚太盛,切勿丧失理想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种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的行为为有志者所不齿。和谐的集体和美好的社会是她的每一个成员创造奉献的结果,尚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似乎还没有资格过分责备他所在的社会。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讲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值得我们深思。他说:MyfellowAmericans,asknotwhatyourcountrycan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yourcountry。意思是:同胞们,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贡献。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公民面对养育自己的国家,尚要尤如对生身父母一般,只能讲奉献,不可图索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做地更好。同学们要爱国爱校,尊师爱友,树立远大理想,奠定厚实基础,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历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大学生须务实求真,掌握服务社会的真实本领。渴求真理,潜心好学,笃志笃行,是青年学生成才发展唯一正确的途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完学,学做真人。"大学教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探索性,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学习者经过艰苦的积累、思考、实践和创新才能实现培养目标。不要奢望从大学的书本上或老师那里可以得到多少永恒不变的知识或一劳永逸的丹药。学生自身是大学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学习、自我领悟、躬身实践是大学学习的主渠道。如果说中学是靠老师抱过来的,大学必须要靠自己游过去。做学问是踏踏实实的事情,来不得半点浮躁与虚伪。同学们要迅速克服松懈情绪,振奋精神,投入新的拼搏历程。"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紧张起来,长期松懈是要出问题的。你们要准备面对老师开列的一长串书单,一本一本地去读,分门别类地去读,古今中外地去读;还要自主选择,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涉猎,培养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同时,要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的就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校鼓励大家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思考、口头及书面表达、组织协调和实践动手各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后参与人才竞争或考研深造做好全方位准备。在大学期间,你们一定要忍得寂寞,甘于清苦,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学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