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研究课堂提问规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科教文卫  ○

用渔人“一抹”这一轻微的动作打破寂静,随之是排列整齐的鸬鹚像整装待发的士兵得到了冲锋的命令,钻入水中。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鸬鹚怎么捕鱼。而是转笔写湖面上波纹与浪花,以水动衬托鸟动,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
   在这里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湖水的变化与鸬鹚捕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想像:鱼儿慌忙逃跑,鸬鹚紧追不舍的场面,几只鸬鹚同争一条大鱼的场面,鸬鹚叼鱼,鱼儿挣扎的场面,以及鸬鹚拍击浪花跳上渔船的场面。这种想像超越了文字的直接意境,看到了词句之中的言外之意,发展了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中,还要善于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荷花》这篇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是写作者赏花时的联想。作者站在满池的荷花前,处于物我统一的境地,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学习这一段,需要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种成段的联想与想像对三年级学生来讲又是一种新的知识,要让学生体会到联想与想像不是空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它要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依据。因此,学习这一段时提出的问题要小,要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写在一块小黑板上:1.作者真的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了吗?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联想?3.他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合理吗?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
   使学生知道,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一朵荷花,是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使他入了迷,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了。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联想呢?是作者闻到了荷花的淡淡清香,看到了柔和的花色,优美的花姿,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联想,这时再伴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一段录像,听一支荷花舞曲,就把学生带入到这美的境界之中,使学生再次产生美的想像。
   三、设计问题,品味内容,深化思维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究语言文字,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感人事例,挖掘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起到点拨、开窍作用。
   例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一个“冒”字很传神。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冒”字呢?换一个词行不行,比较一下哪个好?
   这时学生找出可以换成“钻出来,长出来,伸出来”等几个词,但是细细品味,这些词都不好,长出来显得平平淡淡,伸出来,有些轻而一举,与前文讲到的不相符合,钻出来有些偷偷的意思,不能表现荷花的气质,通过比较,学生认为还是“冒”好,这不但说明了满池荷叶挨挨挤挤,不留空隙,荷花好不容易才露出头来,与客观实际相符,而且也表现了荷花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向上的精神。
   再如《月光曲》最后一段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这句话中“陶醉”一词是新词,又是全文的中心词。怎样抓住这个词,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呢?我是分四步来引导的。
   陶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找出陶醉是完全进入,沉浸在……之中。第二步把词放到语言环境中,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到了入迷的程度。”第三步再追问:“兄妹俩为什么会陶醉呢?”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前文,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纷纷回答。
   有的说:“盲姑娘非常想听贝多芬亲自弹琴,现在她真的听到了,她被贝多芬那种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有的说:“兄妹俩第一次听到了《月光曲》,他们完全进入到了月光下波光粼粼这个境界之中,都入了迷。”
   还有的说:“贝多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为他们创作了《月光曲》,他们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不仅沉浸在音乐声中,而且陶醉在欢乐与幸福之中。”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再看书上的彩色插图,听着《月光曲》的录音,这时学生不仅了解了陶醉一词的意思,而且得到了立体形象。不仅知道了陶醉的原因,而且体会到了陶醉时的感情。第四步,在讲完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应用陶醉一词造句。这时我并没有说谁能用陶醉一词造句,而是这样问:兄妹俩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