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提问:“画面上那些地方看上去暗暗的,模糊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等等,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另外,我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后,还用以下方法引导他们体验、理解作品的意义,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一棵向日葵,然后跟着教师所说的话想象:“我是一棵美丽的向日葵……我喜欢大自然,喜欢温暖的风……我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力。
2、线描画欣赏。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直感状态,他们不可能理解那些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但是,幼儿的敏感又使他们更容易与具体的美的形式产生共鸣。记得有一次,我给幼儿欣赏其他幼儿的线描画,幼儿都发出了阵阵赞叹:“啊,多美呀!但幼儿对美的真实涵义却理解得非常模糊,我就让幼儿仔细观赏,为什么线描画同样也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因为在构画线条时一定要注意“黑、灰、白”的处理,不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有心中有线条,而且疏密搭配,才会使一幅平淡无奇的画产生艺术的美。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我注意到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适合幼儿的欣赏方式进行引导,避免成人化的说教,例如在欣赏“梦”的作品时,我把梦编成一个个故事,引导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梦……,并让幼儿自己身临其境来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梦是怎么回事。
三、确定教育目标。
由于自己也是刚接触线描画教学不久,确定教学目标对如何具体教授幼儿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就大量阅读有关书籍,暂定了以下的目标。
1、造型方面
(1)辨别上下,左右位置和大小,克服组合上的困难。
(2)注意位置变化后,图像也会随之变化。
(3)选择各自认为最合适的图式,形成不同的风格。
2、构图方面
(1)在幼儿开始注意构图时,由于受空间知觉能力的限制,往往把所有的物体都排列在一条地平线上,容易造成刻板,可鼓励幼儿尝试不画地平线。
(2)鼓励幼儿大胆画出重叠的图案。
(3)引导幼儿思考构线条时黑、灰、白搭配,黑的旁边不能再画“黑”,可画“灰”、可画“白”,疏密结合。
3、构思方面
(1)在幼儿尚未稳定构思前,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乐于把自己的作品内容说出来。
(2)为自己的作品命题:开始是先作画后命题,以后逐渐引导先命题后围绕命题作画。
幼儿是绘画的主体由于幼儿还处于他律阶段,以
老师的态度去评价自己的言行,常以为老师的画总是美的,老师的方法总是对的。因此,我在指导过程中特别谨慎,尽量不给幼儿单一的图式或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画,而多采取提问的方式,共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去思考,自己做出结论。美术的表现方法虽有许多基本原则,在具体运用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幼儿很容易从某个具体的内容中,机械地记住老师的提示,把具体方法当作规律,使这些基本原则变成束缚创造的教条。我就不直接地教,而采取让幼儿在探索多种方法中逐步去领会规律。线描画,我刚刚起步,我将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自己努力探索,相信只要有一颗童心,真诚地去认识幼儿,理解幼儿,让线描画成为我班鲜明的特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