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把这都归因于社会主义的弊端,这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造成他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信仰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迷信势力抬头,他们大建庙宇,大肆宣扬迷信,看风水,看手相,迷信吉利数字风靡一时,更有甚者公开在互联网上宣扬星相、占卜之术,公开发行迷信书籍,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着伪科学的东西,给大学生的信仰造成误导.
2.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 ( 念文件、读报纸、听大课等 ), 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 , 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 ( 她 ) 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3.家庭及老师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把老师和父母作为自己的偶像,然而,现代社会一些消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影响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人师表的作用不付存在,代之而来的是社会上请客、送礼等等不正常的现象.而许多大学生的父母更是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生从父母和老师身上学到了这些东西,当然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自我就是权威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不可避免的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也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宜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喜欢标新立异,在追求生活、享受生活中创造生活。其次,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三、 大学生信仰的重建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总该有点信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将遭受挫折和困难,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2xxxx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翻开各种报刊杂志,以至于电视电影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观念和理论,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党、团校,丰富舆论宣传的形式.
3.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模范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共产主义教育.要加强全党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为青年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