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精繁、良草精喂、良法精养普及率,力争实现奶牛单产提高1吨以上。要全程化服务强保障,组建畜牧技术咨询指导中心、畜禽防疫检测中心等专业经营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防、改、繁、检、治等全方位服务,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xxxx。
2、突出项目经济,实施联大靠强,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化之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要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重组、兼并、扩建,构筑集团优势,内含挖潜上项目;推进主导产业优势战略升级,瞄准高、精、尖项目,以优势招引,靠特色对接,放大优势引项目;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为重点,以实现产品高附加值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品牌,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强项目。明年乡镇和农口部门确保完成2.5亿元项目建设任务。
3、狠抓粮食生产,放大传统优势,坚定不移走好优质化之路。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核心,全力打造粮食作物、绿色食品、特色种植发展新优势。以实施标准化备耕为重点,严把用种、投入、灌溉、与龙头企业对接四个关键环节,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方向,狠抓规模推进,加快绿色食品总量扩张,全力牵动我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发展绿色食品14xxxx亩。以特色种植激活力,重点发展中草药、葵花、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3xxxx亩,发展烤烟xxxx亩,种植青贮饲料16.xxxx亩,紫花苜蓿xxxx亩,发展养鹅种草1.xxxx亩,全市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发展到2xxxx亩以上。
4、提高组织程度,增强就业本领,坚定不移走好技能化之路。全面推进劳务经济战略升级,通过订单培训专业输出、辟建基地定向输出、发展中介带动输出、加强维权保障输出等途径,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在具体工作中,以提升农民工素质、强化农民工技能为重点,推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加速转变,由盲目输出向订单输出加速转变。2005年培训农民1.xxxx人,输出农村劳动力xxxx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5、培植乡镇财源,加强经营管理,坚定不移推进财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实践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大上创税项目,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木等高效创税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优势和规模。要扩种有税作物面积。积极鼓励和动员农户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开辟新生税源。要严格资源管理。加强资产运营管理、资产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特别要彻底清查林木、水面、草原、土地等村级资源,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结合机构改革,切实压缩吃财政饭人员,努力使花钱标准与当前财力水平相适应,节减财政支出。
6、夯实硬件设施,注重配套组装,坚定不移推进基础建设。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各地要结合实际,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为重点,不遗余力推进水利化、农机化、信息化、科技化、林网化、城镇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传统耕作、封闭落后的局面,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诚信、人民富裕的新农村。
7、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各项改革,坚定不移推进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改革保稳定促发展。2005年着力完善和推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主的“一事一议”制度、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的股份合作经营制度、以解决土地纠纷为重点的土地承包制度、以净化市场为主的农业执法制度、以治理“三乱”为主的减轻农民负担制度、以抓好信访为主的农村稳定制度,确保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当前农村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大兴学习之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执政素质;按照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把乡村两级工作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发展公益事业,抓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资金、物资、技术、政策等各项服务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围绕重点产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提倡乡镇机关干部到村级兼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制定目标责任制,创新考核办法,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做到人人带着任务指标干、带着责任压力干,实行全程目标管理,年终严格兑现奖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