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保持和发扬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再鼓干劲,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切实把粮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粮食事业发展当前,粮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全区粮食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国家的粮食政策,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粮食经营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区粮食工作上台阶。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搞活粮食流通。一是加强产销衔接,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田面积有所减少,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因此,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鼓励支持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抓好粮食收购。抓好粮食收购掌握粮源,是粮食部门发挥主渠道地位,发展粮食事业的需要,也是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要严格执行粮食收购价格政策,认真执行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做到以质定价,及时结算,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的积极性,维护农民利益。要积极筹措收购资金,严格收购资金管理,确保封闭运行。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规范收购秩序。粮食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改进传统的粮食收购方式,以粮食职工和个体粮食经营业户为依托,培育发展粮食经营市场,发挥粮食企业点多面广优势,通过广设网点和订单收购,加强与村与农户的联系,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源渠道。要精心组织好夏粮、秋粮收购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任务。三是搞好粮食销售。粮食销售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粮食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市场营销策略,采取有力措施,开拓销售市场,抓好高价位粮食库存的销售问题,实现减轻财政负担,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作好准备。(二)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事业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是继1998年之后,粮食流通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粮食风险金直接补贴农民、销售高价位粮食,这都是改革的具体内容,粮食部门一定要把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力量,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为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粮食企业面临新的形势,深化改革成为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的要按照“化解债务、盘活资产、放活人员、繁荣三产”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改革改制力度。要积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作,千方百计化解历史债务,减轻企业包袱,实现轻装上阵。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采取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吸收个体私营经济入股等多种形式,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转换内部经营体制,彻底放开搞活国有粮食企业,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拓宽发展思路,提升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在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粮食经营的形势下,靠单一经营抓发展困难重重,粮食行业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就难以避免市场风险,难以应对不测局面。因此,全区粮食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开拓工作思路,围绕市场抓粮食,跳出粮食求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跨行业发展战略,走多赢互补之路,努力营造粮食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四)抓好系统内部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稳定压倒一切。特别是当前粮食工作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切实维护粮食系统的稳定大局,为粮食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稳定的环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保粮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不出任何问题。三、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区粮食工作再上新水平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区各粮食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粮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