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验,努力减少失管失控现象;着力整顿劳务房屋中介,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增强防范控制能力,依法坚决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通过严密规范有序的管理,使流动人口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和资源,而不能因管理不善而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更不能成为广大群众的顾忌和心病。
二、突出重点,不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日常工作机构和网络。目前,我市市、镇两级都基本建立了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领导小组,但由于没有日常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从现在起,凡是流动人口在100xxxx以上的镇(区)都要比照埤城镇的做法,今年9月底之前,在镇(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并且综治、公安、司法、计生、劳动、工商等部门要共同参与中心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职业介绍、就业咨询、计划生育、房屋租赁、权益维护等日常管理服务。村(社区)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切实发挥好“十位一体”综治办的作用。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300——500:1的比例配齐配强协管员,做到抓网络构建与抓协管员物建两项工作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从而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提供组织和人员保证。
(二)注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高质量的流动人口登记信息库,是我们加强管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科学决策、重点管控、定向服务的依据。为此,各镇(区)、各部门要按照“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渠道,将采集点延伸至企业、村(居)委会,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录入、变更、传输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和规范,通过扎实的基层基础信息工作,逐步在市、镇两级构建包括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发布在内的流动人口综合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暂住登记、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税收征管等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效能。
(三)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流动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推广双仪光学器材有限公司的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模式,经济实力较强的镇(区)也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规划兴建流动人口公寓。总之,要以各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根据各区域、各单位流动人口的现状,因情制宜,采取“委托式”管理、以房管人、“外来人口协会”管理、“三集中”管理等各种不同模式,以期取得实际成效。沿江四镇、云阳镇、开发区等流动人口较多的镇(区),今年9月底前须推选1-xxxx村(社区)作为流动人口“委托式”管理的典型,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其他镇(区)要根据自身实际,在9月底前推出1-xxxx公寓式“三集中”管理模式或其他管理模式的典型。
(四)不断优化流动人口的服务环境。对流动人口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措施,要结合当前我市开展的软环境建设活动,全面取消针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收费,使流动人口切实感受到平等感、归属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免费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求职登记、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二是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与用工单位共同做好对流动人口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厂纪厂规、村规民约、计划生育等多方面的宣传教育。三是完善流动人口法律援助和维权岗制度,建立沟通交流制度,积极预防、公正调处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指导并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用工管理,坚决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外来务工人员工资的行为以及超时、超强度劳动和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打管并举,着力凸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日常研判分析机制。要对本镇、本行业内的流动人口数量、特点和状况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科学分析,注重内在联系,着眼治本和长效管理。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系统、动态、辩证地分析看待外来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形势,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统一,从而把流动人口治安形势分析引向深入。要把流动人口的管理放在综治平安建设的大局中来谋划和定位,注重与周边乡镇、县市相比较,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