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要增强“畏民”意识,把“民”字读懂,这是坚持“两个务必”,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保证。“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的干部不仅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模范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而且要增强“畏民”意识,使自己真正懂得:经济体制可以转轨变型,但执政党是人民公仆这一政治原则不能变,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丢。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自己的职责活动和所有社会活动中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我坚信,只要党的所有干部人人都有较强的“畏民”意识,不违民心、不背民意、不得罪于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人民群众是一定会拥戴我们的。同时,还要认真读懂“民”字,就是要懂得人民群众的情绪、愿望和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民拥护不拥护、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李瑞环主席讲过四句话: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活静在民乐,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一个“民”字,展现出值得深思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助民脱贫致富天下就顺治,顺治就昌明;为民消怨解难,天下就和静,和静就太平。读“民”要爱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体现了国家可变,君主可换,而民众不可易的思想。爱民就是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认真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思想。
第五,要向人民学习,多和群众交朋友。这是坚持“两个务必”,实践党的宗旨的有效方法。人民群众是眼明、心亮、讲感情的。党的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就要力戒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唯上图虚名的形式主义,要对群众讲真实感情,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
第六,要“与民休息”,为民节俭。这是坚持“两个务必”,实践党的宗旨的必要措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今天,我们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征途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同样要依靠它才能取得胜利。生产有限,消费无崖;江河之大,却装不满漏斗。一旦奢糜成风,铺张盛行,贪图舒适,讲究排场,把精力用在车子、房子、机子、桌子上,不仅会耗空财力,无心正事,更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激起民怨。只有“勤俭于民,恩加于民,休息与民,”才能和群众贴心,才有精力去想群众的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之,坚持“两个务必”,实践党的宗旨,关键要解决好理想、宗旨、信念问题;重点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核心是要过好权力关、金钱关、名利关。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管得住小节,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劳碌,不为金钱推磨,不为美色动心,不为官职奔波,光明磊落做人,洁身自爱处世,清廉正气为官。敢于对以上这一切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必定能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