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项目看,缺乏分量重、成长性好、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且利用外资的项目少而小,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从外贸出口看,出口企业少,出口增速有所减缓,外资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较弱。
〖htk〗四是对外开放的软环境还不够宽松。〖htf〗个别部门极少数工作人员中心意识、大局意识还不够强,“开门招商、关门损商”的现象仍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审批过程长、收费标准高、检查项目多、办事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等。凡此种种,都与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都是大局意识不强、中心意识不牢的集中表现,影响了我县对外开放的形象。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转变观念入手,切实加以解决,把我县的对外开放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同时,面对全国和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有必要对对外开放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提高。
〖htxbs〗第一,扩大开放是被实践充分证明的加速发展的成功经验。〖htf〗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8年,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28年,在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内陆地区渐进式开放,再到全国范围的开放,从发展对外贸易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生机和活力,国内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也正是对外开放起步早、推进快的地方。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谁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谁才能占领发展高地;抓好了对外开放,才能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回顾我们发展的历程,已经取得的成就都是坚持对外开放带来的,面临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对外开放来解决。像我县这样的欠发达内陆县,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在发展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些不可比因素,但最根本的在于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也就是说最大差距是对外开放上的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如果我们在对外开放上没有一个大的突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
〖htxbs〗第二,扩大开放是实现我县“十一五”期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htf〗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十一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保持14以上的增长速度,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我们现有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投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船出海,借势发展。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敞开大门,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总量膨胀,“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对我们来说,目前扩大开放已不是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唯一选择、必由之路。目前,各地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和竞争的核心所在,周边其他县市依托开放奋起直追。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认识不一样,措施不一样,工作力度不一样,付出精力不一样,今后的发展也将不一样。竞争无情,适者生存,优者发展。全县上下必须跳出xx看xx,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气魄,在开放中抢抓机遇,在机遇中扩大开放,持之以恒地把开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htxbs〗第三,扩大开放是提升我县产业水平的迫切需要。〖htf〗经过近年来培育,我县棉纺织、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产业链条短、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且多为初级产品,缺乏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审视沿海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生产和销售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效益增加,引进外资质量提高、带动性增强,与外商合作领域扩大、层次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紧紧抓住“两个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各种优势,广借八面来风,紧紧围绕棉纺织、蔬菜、畜牧支柱产业广泛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优势扩充,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使xx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