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水平也不高,多数企业还属于家族式管理。五是环境不够优。人们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仍有偏见,胆识、魄力还不够,扶持政策和措施力度还不大,突破性和创新性还不强,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
(三)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有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基础,2006年达12.xxxx户,注册资本44.4亿元,比2000年增长61.9。在食品、纺织、建材等xxxx产业居于主导地位,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二是活力强。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先天的体制优势,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县场化程度高,运行效率高,既被自身发展所证明,也被国企改制所证明。三是潜力大。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无论拓展发展空间,还是量上扩张规模,都具有很大潜力。既可以在经济领域发展壮大,也可以在社会事业领域有所作为,既可以依托全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助外力快速发展。四是政策好。国务院若干意见的三十六条以及省县制定的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县场准入、投资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国家出台的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政策,也赋予非公有制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重点突破,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打破"瓶颈",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破。
(一)抓招商,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招商引资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渠道。不招商引资,仅仅依靠现有本地企业自然发育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在短期内难成气候、难有突破。招商引资引进非公有制企业。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县外大的民营企业,生长更多的飞鹤、金锣、伊利等民营企业群体;另一方面,现有的民营企业要增强招商意识、开放意识,围绕产品、项目、技术,积极寻求合资合营合作伙伴,借助外力做大做强。扩大开放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把民营企业推到招商活动的前台,推动民营企业对外开放。借鉴香港活动周,上海、珠海推介会的成功做法,有重点、有目标地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洽谈项目、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寻求商机。建好载体聚集非公有制企业。高标准、现代化的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非公企业扎根、开花、结果的沃土和平台。要按照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总体规划,建设好南苑、北苑、富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其它县(县)区也要高起点、大手笔搞好园区规划和建设,按照政策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服务最佳的要求,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吸引县内外民营大企业、好项目进入园区,使园区成为重点企业基地、劳动力就业基地和财政收入基地。(二)抓创新,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创新发展领域。抓住"非禁即入"机遇,围绕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两大基地"和煤油化工、冶金、能源、电子信息、医药、造纸、纺织、建材、环保"九大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借鉴北疆集团兼并北玻、自来水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等企业民营化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在新领域里成长壮大。要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先进地区产业集群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经验,加速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链群式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向园区集聚,围绕项目"吃配"做文章,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投资、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增资扩股,加速扩张,尽快成长为主业突出、县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力争到2010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到5xxxx,超千万元的达到50xxxx,成为有县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巨人"。要创新管理。管理是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消除家族式、近亲式管理弊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要创新技术。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对非公有制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有专长的科技人员为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