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力推进示范村庄建设,努力打造新农村建设载体。新村庄既是新农村经济实力、群众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群众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要坚持就地建设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政府抓配套与农民建房屋相结合,强力推进新村庄建设。新村庄建设要本着"集中、集约"的原则,尽可能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居住集中、条件较好的大村,减少自然村庄,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能,推动村庄建设向规模化、社区化、现代化发展。民政部门要按照这一要求,年内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调整方案,避免新村庄建设中出现重复和浪费问题,确保新村庄建设不走弯路。在新村庄建设中,要按照水、电、路相配套,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的要求,合理设计新村庄布局,优化农民新居户型结构,确保每个示范村实现道路柏油化、设施配套化、村庄绿色化、功能齐全化。要进一步完善新居功能,由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助农民建设新居"沼气池、洗澡间、卫生间"三大硬件,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不得随意变更建设规划设计。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红线、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要求,抓好村庄建设工作。属新建村庄的,主街道宽度必须达到1xxxx以上,预留人行道、绿化带、排水渠;硬化主、副街道(柏油铺筑或水泥),铺设压花砖,建设绿化带,加盖排水渠,有条件的村要铺设地下排水管网;要建设村委会办公场所、广场、文化室、医疗室等公益事业设施。属旧村改造的,要拆除临、危建筑、土围墙、门楼,修建标准统一、式样新颖的围墙和门楼;硬化主、副街道,改造衬砌水渠;铺设人行道,条件许可的村要铺设水泥压花砖,建设绿化带,建设文化墙,改造村委会、学校、文化室等公益事业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龙高镇要把龙马、梁家的村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结合起来,综合推进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使每一个村都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努力把龙高镇建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镇。
(四)积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主体。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能否培育新型农民。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工作来抓。一要依托县委党校和远程教育等资源,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围绕党建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加强对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二要依托县职教中心、乡镇农民夜校,围绕我县农村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的能力,努力培育"双向"增收的新型农民。三要围绕"八荣八耻"和"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百名孝子"评选,在农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法律法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农民讲文明、讲诚信、讲和谐,倡导新的生活风尚,展示新的精神风貌。县新农村办要×××教育局、农业局抓紧制订全县农民培训方案,确保全县农民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五)全面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切实加快新农村民主化进程。基层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