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在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的发言政府政务  ○

>    我们要牢牢把守住环境影响评价这道防止新增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关口,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积极推进规划环评。要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主渠道,以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介入点,积极参与各类规划的制定,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环评和决策环评的能力,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服务。二是强化项目审查。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关、选址关、环评关和“三同时”验收关等“四个关口”,严格做到“四个不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

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在“三同时”验收中,对监管不力、漏管漏批的限期整顿;对环保设施未同步建成、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停产;对环保设施同步建设、依法申请验收的限时办结。坚决杜绝重审批轻监管、未审批先开工、不审批也建设的现象发生。三是拓宽公众参与环评的渠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在审批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公众意见较大的建设项目之前,应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四、努力开展基础建设
   我们要大力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四种能力”。一是加强环境质量监测装备能力建设,提升说清环境质量状况的能力。按照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要求,形成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跨行政区域断面、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部位、区域和流域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掌握污染源污染物排污情况和“三同时”验收监测能力。2008年底前,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监控平台联网。三是加强环境预警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响应能力。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环境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要制订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落实处置措施。四是加强环境监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信息化能力。要统一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五、不断创新执法机制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市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特点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处在集中暴发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破解执法难题,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强化管理,努力探索监察执法的新方式、新手段、新途径,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一是严格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要以关闭产能过剩的污染企业为重点,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闭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以整治开发区环境污染为突破口,严肃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坚决控制新污染源,将开发区环境管理纳入正常轨道。坚决纠正降低环境准入门槛、阻挠环保现场执法、违规减免排污费等一系列环境违法行为或“土政策”。要集中整治化工、冶炼、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和资源开发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对未批先建的要坚决停止建设、停止生产;对未落实“三同时”的要责令停产或运行;对未验收的要依法验收,并追缴排污费。
   二是努力提升执法水平。环保法规涉及的部门较多,环保部门只是其中的主要执法部门之一。我们要主动争取各部门支持,建立良好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环保部门要充分运用环保法律法规,敢于执法,敢于碰硬。对列入“黑名单”的污染企业,要采取立案销案、挂牌督办等多种方式,责令其实施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可报请当地政府对其实施关停。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的,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顿等非常规手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要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保系统内部稽查机制。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公布执法结果。要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要建立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完善环境违法举报制度。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程序。认真贯彻《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坚决查处一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环境违法违纪行为,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