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开展各类以学法、懂法、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宣教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和谐平安社区”、“和谐平安村”、“和谐平安乡镇”、“和谐平安单位”。在党员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社会群体中开展综治知识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着力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
五是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营造温馨有序的人居环境。围绕“和谐在社区、美德在社区、文明在社区”的主题,倡导开展邻里互助、扶贫帮困、扶弱助残等活动。深入开展“四进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进行友爱互助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互谅互让、真诚相待、守望相助,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家园。
六是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顺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青少年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选择最佳切入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适时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让“八荣八耻”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树魂立根,扬荣抑耻。加强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七是深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围绕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广泛开展群众性纪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贯穿到活动的整个过程,覆盖到广大城乡基层。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发挥“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的名牌效应,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中来。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党政各部门统筹兼顾,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局工作的重要影响,对倡导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第一,各级党委和宣传教育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掀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潮。党委要负总责,书记要亲自抓,宣传文化部门要具体落实。各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社会团体要发挥优势,把工作深入到各自联系的社会群体中去。
第二,要联系实际,创新思路,抓紧制订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规划和措施。各级党委及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各自部门的发展规划中,体现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各行各业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要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传统有效做法,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第三,要建章立制,常抓不懈,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常态化。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常态化。要发挥规章制度对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把“八荣八耻”基本要求融入到行政规章、行业规范、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之中,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第四,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合力。要把党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科研究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众团体,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沟通与配合,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努力形成分工协作、共同作用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