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新起色。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益优化,但总体看,还不够理想,主要是规模还不够大,生产技术还不够到位,单产低,质量不高等。今年要在这几方面下功夫。一是桑蚕生产。调整部分水田及好地扩大桑园面积,实现桑园面积1xxxx亩,增长25,全年养蚕3xxxx张,增长20.63,产茧3xxxx担,增长27的目标。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科学简易蚕房技术,全面推行桑蚕标准化生产。加强桑蚕养殖技术培训,特别是蚕病防治技术。提高桑蚕养殖水平和单产。二是甘蔗生产。甘蔗生产作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关系着几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原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2xxxx亩、良种达95以上,努力争取2006/2007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到13xxxx吨。三是优质谷生产。我们要围绕粮食深加工,做强粮食产业,使我县优质谷种植面积稳定在4xxxx亩左右。四是木薯生产。要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增加木薯进厂量。目标是全县实现有薯面积xxxx亩。农业部门、加工企业要紧密配合,推广良种、良法等,提高木薯产量。五是水果、畜牧水产业。今后,我县要坚持经济林建设方向,在加强原有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同时,大力发展水果等经济林的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40以上。加快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狠抓示范样板建设。特别是要抓好秸杆牧草养杂交牛和奶水牛,争取引进特色牛肉加工企业。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进步。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一是要抓好2xxxx试点示范村建设。二是要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抓好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此外,要将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实现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招商引资、民营化进程要有新提高。
我们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好,力争年内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xxxx,到位资金4.65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3亿元。因此,我们要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特色资源,进一步对接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引进有基础、有后劲的企业。要继续抓好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