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成绩
1、“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在2000年基本实施“两基”目标后,始终不渝地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特别重视发展农村教育,积极巩固普及成果,努力提高“两基”整体水平。
——基本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救助制度,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公平。市委、市政府把贫困学生入学难、巩固难问题列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贫困生救助基金,年均救助贫困生1xxxx人次以上;认真实施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28.7xxxx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9.1xxxx名学生享受免交杂费,4.7xxxx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广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面达90以上。2005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3,比2000年提高了0.1xxxx百分点;毕业生升学率达97.28,比2000年提高了1.7xxxx百分点;在校生辍学率降到0.11,比2000年降低了0.3xxxx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101.74,比2000年提高3.8xxxx百分点;辍学率控制在1.35以内;在校生比2000年增2.6xxxx人,增长9.76;毕业生升学率达67.09,比2000年提高19.3xxxx百分点。学前教育发展迅速,3-6岁幼儿入园(班)率由2000年的32.36提高到2005年的44。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初步建立了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达13.8亿元,比2000年增亿元。投入资金,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3.5xxxx㎡。“十五”期间,市级以上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38亿元,立项改造中小学危房676校,排除d级危房36.xxxx㎡。县、乡、村积极自筹资金,加快排危工程进程。争取台方捐资60xxxx元,建设“明德小学”项目学校15校。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26.4xxxx㎡,比2000年增加74.7xxxx㎡,固定资产总值达34.86亿元,比2000年增加12.84亿元。“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全面完成。调整收缩农村中小学教学点11xxxx,建成半寄宿制学校471校,校点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在2004年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开展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着力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深化入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十五”期间,全市建成省级实验小学、示范小学39所,省级示范初中42所。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与良好环境基本形成。
——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扫盲成果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和提升。实现了由识字型扫盲向技能型教育的转变。2005年,扫除文盲xxxx余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xxxx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xxxx人次。“十五”期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次达25xxxx以上。1xxxx乡(镇)通过了“无文盲乡(镇)”验收。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1,比2000年下降了1.xxxx百分点。
2、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体系初步构建。投资3.6亿元新建的曲靖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日趋完善,办学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招生规划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在校生达800xxxx,比2000年增加606xxxx,增加311。云南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态势良好,曲靖卫校申办曲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已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
——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有普通中专7所、职业技术学校11所,在校生达4.6xxxx人,约占全省的1/4,比2000年增加1.xxxx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品旺、出口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各学校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招生方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逐年大幅度递增。2001年招生703xxxx、2002年874xxxx、2003年960xxxx、2004年1587xxxx、2005年达2300xxxx。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积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造专业,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提高毕业生就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