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大有作为、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去年年底,国务院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和《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国务院作出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劳动保障工作作为直接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凸显、意义重大。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就我市而言,冲刺全国百强,建设和谐孝义,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题中之义,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的过程就是劳动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的过程,就是充分关注民生,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过程。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公共财政体系的加快建设,以及过去几年形成的工作基础,都将为劳动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其地位更加突显。
辨证的分析,今后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培训服务薄弱,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保障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进展缓慢,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比较脆弱。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劳动争议急剧增多,协调难度日益增大,拖欠、克扣、截留、挪用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劳动者特别是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
二○○六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速推进争创全国百强县市进程,构建和谐文明、×××平安孝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社会保障比较健全,管理服务规范高效,为建设×××文明,平安和谐的百强孝义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目标任务是: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100;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0xxxx;
——下岗失业人员中再就业160xxxx;
——下岗失业人员中安置“4050”人员17xxxx;
——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
——享受小额贷款人员达到9xxxx;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率达到70;
——煤矿用工岗前培训率达到1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