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并且提高了补贴的力度,对于财力薄弱的村镇,区级财政补贴接近了投资的40。由于新农村建设期间的村镇公路提高等级等更多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仅仅靠村镇本身,力量肯能仍显薄弱。我们在工作中看到,有的地方主要是靠村里出资建路,家底薄的乡镇也没有能力解决全部各村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村里的财力实在是有限的很。我们虽然制定了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也不低,但是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好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困难还是很大,需要市区两级拿出更大的决心,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的目标。
2、“工业反哺”应该成为投资核心。
以往的农村公路补贴,是从养路费中划拨的。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应该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以后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是这个“反哺”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就目前政策而言,还没有进入“工业反哺”的阶段。某某地区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们的补贴占到了养路费的8,但是除了养路费之外,区财政其他方面就一分也不出了。因此从总量上看,高质量的搞好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市里面是否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把“工业反哺”的思想真正的落实下去。我想市里面有了政策,有了动作,各区的动作也就跟上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3、修路不忘建桥,消灭和控制危桥的任务不可放松。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少地方出现了宽路窄桥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消灭危桥的任务也还存在。与此同时,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临近,每年还有新的危桥产生。希望在实施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出行的安全因素,把危桥改建和公路建设结合起来。
三、建设和管理模式
1、村镇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机构急需完善。
目前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市、区县、镇三级管理。
先说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的单位是村镇,而村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机构上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一定存在管理难度。
再看区县,我们前几年也按照市政局、公路处的要求设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至今还没有落实人员的编制。而且从养护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的职能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情况是,目标提出来了,规划也要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建设要开展了,但是机构还很落后,这就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门进行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问题。
实际上,公路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在是由设施科在兼任这块工作,职能确实不是很顺。只有从机构上予以健全,从编制上予以保证,真正设立三级管理部门,才能促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2、“重建轻养”的状况急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制度化。
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村镇或许从来就没有还要养护的概念,重建轻养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因为乡镇资金、人力、物力的匮乏,有的区还有重型车辆密集等因素,缺乏有效养护,出现路况快速下降甚至严重损坏等问题。必须要要在乡镇建立养护管理专业队,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责任,才能使农村公路养护有制度、有步骤、有保障。
要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