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的现实生活、劳动场景为结构,以农民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阿德”及其一家良好的思想品德,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给“阿德”一家人生活带来的变化。比如儿媳为婆婆刮痧、“阿德”捐助贫困孩子上学、自来水装到家里、一大片茶果园让“阿德”的荷包鼓了等场景。有些宣传画还对群众日常生活、劳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陋习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为各村专门绘制了1到2幅最能反映该村人文特点或不良习气的宣传画。县里将开展“学阿德、做阿德”系列活动,让“阿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农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化身,成为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形象代言人。
三、完善机制制度,规范新农村建设权力运作
以我县纪检监察机关近两年来受理的信访件和查办的案件为例,反映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年均占全县党员干部的1/3,涉案金额达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我们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乡村干部不廉洁等问题还存在。为此,建立一套便利、有约束力的机制,是规范新农村建设权力运作的基本方法。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我县在基础民主管理体制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是实施“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2005年初,我们县出台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办法,决定全面实施“乡财县代管”改革,为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健康使用提供保障。改革遵循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做到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设置账户、统一收付方式、统一办理采购、统一管理票据和统一管理村级资金。乡镇政府财务账全部由县财政部门接管。办法出台后,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和罚没收据、乡镇预算内外账户、乡镇政府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管理。据统计,实施“乡财县代管”以来,全县14个乡镇共减少不合理开支达110多万元。在实施“乡财县代管”改革中,县财政增加了对乡镇财政的财力补助,2005年给予每个乡镇10万元的补助。并规定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举债搞建设,保证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农民得实惠之中。凡搞形象工程或举债搞建设,造成乡镇债务增加的,将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从而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所有乡镇都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还债,当年消化债务近140万元。乡镇财政财务状况的改善,为乡镇政府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生产提供了经费保障。2005年,全县大部分乡镇制定了发展茶叶、油茶、大棚蔬菜和果业开发的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全县新增茶园2000余亩,新植脐橙4000亩,新植和改造低产油茶林1万余亩。
二是成立监视会加强对理事会的监督。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理事会,负责管钱、管事、分配任务。理事长往往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理事会在当地威信高,积极性高。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对各村的理事会,也要进行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2005年冬,我们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村民反映上级大量的帮扶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形式筹集的社会公益事业基金,对其使用情况缺乏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的理事会和村党支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必要的监督。乡(镇)纪委虽然配备纪委班子,但其监督力量是有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明确指出理事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其经济、财物和决策等方面的监督。为了加强监督,我们在试点村又成立监视会,由乡镇纪委协同理事会成员具体负责对物资配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是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廉政文化建设由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廉政文艺创作、廉政文化活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