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大道。我们建议在全区推行这种做法,让共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引“领”着方向。区委、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实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按照实用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切实打破所有制和身份界限,把农村人才服务工作纳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与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二)、强化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核心。要在进一步摸清底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实用人才成长的特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掌握核心技术,实际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和每个农民都拥有一门致富技术的农业生产队伍。一是“拜师学艺”。就是要加强与周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联系,重点依托农业院校和省级农科院推进“最后一公里”工程。针对各街、村的实际,优选若干特色产业,主动寻求专业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支持,加强对农户的科技服务与培训,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让农村实用人才和广大农民朋友掌握先进的适用技术。湘口街养蟹协会和养鳝协会通过拜×××水产科学研究所艾教授为师,请教授定期来讲课、答疑、解难,同时在协会内部认真组织讨论、交流,培养了一批养蟹和养鳝实用人才。这就是“拜师学”的结果。二是“推动学艺”。就是要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充分运用各部门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坚持人才优先、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类别实用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本地培训、外地取经、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投师学艺”。就是通过抓示范、搞推广、兴庭院、建基地、办实体等途径,加大典型的培植,发挥外来人才和乡土能人的模范带头、辐射示范效应,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东荆街农民陈登保就是在该街示范、推广“早春红玉”西瓜的种植过程中,借给浙江外来大户吴全官打工的机会,边干边看,边学边探,学成运用,在街的支持下种植西瓜面积从1xxxx发展到5xxxx,终于成为种植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同时我们强调,各街在推行这三种学习模式时必须清醒的把握住一点:必须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让他们在学习中抓住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能力,切忌只学皮毛造成技术不成熟,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或是小农意识减少工序,改换原来的优良品种,使品牌遭到损害,由此一来,目前科技富农的良好局面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搭建实践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根本目的。要积极引导和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带动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要围绕“一街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的经济发展思路,优选一批具有相对特色、处在发展期和有一定发展前景及带动作用的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特长,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应用,示范带动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的发育和发展。二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创业的领头羊。可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