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一个目标”:就是要围绕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大城县,力争今年实现“省内进前十”的攻坚目标。
应该说,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对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从我们自身看,目前仍有许多同志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措施;发展还不够平衡,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从面临的形势来看,今年国家继续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资金和土地规模,这对加快发展将会带来新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当前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还没有进入强的千方百计往里挤,已进入强的竭尽全力跨位次,竞争非常激烈。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强化措施,奋力赶超。只要我们铺下身子,携手苦干,强化措施,加倍努力,进“前十”是完全可能的。
突破“两个瓶颈”:就是要积极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
五措并举,努力突破土地瓶颈。一要科学整合存量土地。要打破城乡界限,对全县可利用土地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确保项目建设用地。二要严格控制投资强度。项目投资必须达到每亩万元以上,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的要收回土地或取消优惠政策。三要彻底清查违规占地问题。对借投资名义,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或转手倒卖土地的,县里要组成专门班子,进行严格审核,对多批少用或已经征地却迟迟没有开工的,要全部收回,优先安排有项目无土地的企业。四要严格控制厂房标准。厂房要坚持多层建设,能高不低,确保向空间要土地、要效益。五要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计划、经贸、土地等部门要注意学习研究上级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和提报,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的“笼子”,增加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支持。
六路并进,努力突破资金瓶颈。第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做到思想上再升温、档次上再提高、服务上再优化、措施上再加强。要切实把招商引资放到“中心”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抓出成绩、见到实效。要着眼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广泛联系、主动出击、争取合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真正视投资者为上帝,把服务做到最优,把收费降到最低,决不允许出现与县委、县政府要求不和谐的现象。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经查实坚决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第二,积极推进企业上县。要求所有符合上县条件的企业,今年都要启动上县工作,已进入上县程序的得利斯、化工等企业,要确保今年上县。第三,创建金融安全区,最大限度地争取银行贷款。要建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组建信贷担保公司,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企业和金融部门要加强银企联合,增加授信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规模。要研究规避风险的措施和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风险。第四,建立工业大项目政府扶持基金。第五,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鼓励企业间互相参股,优势互补,联合作战,发挥企业的最大优势。第六,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投入到生产经营领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坚持“三项原则”:即工业立县、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原则。工业化是城县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县”的原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济,努力推动城乡工业数量再增加、规模再扩张、效益再提高,靠工业经济的全面崛起,确保“省内进前十”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加快发展“三个一批”,壮大拓展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四大新兴产业,真正形成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现有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质量水平,增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依靠名牌开拓县场、扩大影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观,不拘一格、广泛引进,真正将那些具有专业特长、能带来实际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