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认定问题、退休人员被聘用的劳动关系问题等,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劳动保障部门、政府法制机构、司法机关的认识都不一致。
三、当前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党的执政观进一步发展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对依法行政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新理念,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科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执政理念。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提出了今后十年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指导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标志着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已经正式进入了倒计时。wjb总理今年6月底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指出,当前国务院发布《纲要》、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以及国务院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三件大事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这种新的执政理念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保护人的一切正当意愿。二是执政为民。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要为人民谋利益;归宿点是要为人民谋实惠;而这整个为人民谋利益、谋实惠的过程就是要始终坚持不懈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三是法治国家。要求社会的一切秩序靠法律来维持和规范,要“法治”而非“人治”。四是科学发展观。即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说,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部门不仅要着眼于自身行为的规范,更要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发展经济、健全民主、发展科教、繁荣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各项事业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主题,通过科学立法、规范执法、强化监督,使依法行政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转变政府职能、顺应潮流,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一个依法办事、诚信、高效、服务的现代政府。现代法制政府的特点是:在政府的构架上,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合理体制;政府的管理过程中,要切实依法行政,重点是自由裁量权的合法、合理运用;政府形象是高效、廉洁和负责;政府行为的社会效果是安居乐业、社会公平。在这个机制上,一切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一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仅要符合实体法,还要符合程序法。政府的服务、诚信、高效和廉洁,其核心和前提就是依法履行职权。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提高政府的诚实信用形象,才能实现政府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才能认真、勤勉地履行法定职责,踏踏实实地为社会、为发展经济服务。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依法行政工作“4 1”文件,包括了四个政府令和一个转发文件。四个政府令分别是规范性文件登记审查和备案审查办法、行政听证程序、行政首长问责制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另外是市委、市政府转发的市纪委、市监察局对行政审批中有关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办法。“4 1”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建设法制政府的决心。
四、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
在劳动保障地方立法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快社会保险等社会呼声高同时立法需求迫切的项目的立法进度。在立法工作中既要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把立法质量作为重点来抓。衡量我们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