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复杂,矛盾尖锐,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能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依靠过细的思想工作,行政措施,利益导向来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在群众生育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在家庭奉献和社会补偿不对等的情况下,工作难度仍然较大。五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人口计生队伍数量不足,待遇偏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基础差,装备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全州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加快建设步伐,这样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会加大。六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情况复杂,违法生育隐蔽,底数难以摸清,现有的管理机制和办法难以应对这些问题,要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做到。七是人口控制不平衡,南北差距大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北部地区一些县市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但南部地区的多数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居高不下,南部地区6县的计划外生育人数,占全州计划外生育人数的70左右。
在正视困难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是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2001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大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在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为加快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要求通过最大努力,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3年下降xxxx千分点”,到本届政府届满时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6‰以下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和控制违法多生育工作的力度。三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x的目标,切实加强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在全州实行了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每年在州人代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为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为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县市党委政府要正视困难,强化机遇意识,牢牢抓住机遇,善于利用机遇,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这项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决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三、紧扣目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目标任务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在今年2月24日召开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上,省人民政府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2005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要求州人民政府2005年要完成下列人口与计划生育任务。(一)人口控制指标:出生率控制在14.3‰;违法多生育控制在10xxxx以内。(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年龄在0—14周岁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900xxxx。(三)投入指标:州级计划生育专项经费84xxxx元;州级“奖优免补”配套经费不少于州、县应承担配套经费的50,并按时足额到位。(四)流动人口违法多生育控制在10xxxx以内。(五)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有机构;有兼职人员;有专项经费;100的旅馆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摆放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为坚决贯彻落实和圆满完成省人民政府赋予的光荣任务,确保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完成,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后3年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下降xxxx千分点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