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难的问题,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各单位为老军人修建住房,解决了老军人的上访问题。上访老户田淑嫒因工龄有误,夫妻上访十多年,在县委、县政府主管信访工作领导亲自过问下,由相关部门联合调查,认真查档,得到了彻底解决,领到了补发工资。
(四)强化措施,确保了政治敏感期全县社会的稳定
我县在春节和全国、省、市三级“两会”以及市党代会召开之前都召开了信访稳定工作会议,选派得力干部到上级驻会接待我县上访群众,并按上级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工作预案,对潜在、易发生的群访和越级访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排查,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稳控措施,使上述时期我县集体访和越级访数量降到了历年来的最低点。在“七一”、“八一”和“十一”等特殊敏感时期,我们着力作了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工作,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我县未发生军转干部串连上访事件,确保了全县的稳定。
(五)人民建议、信访理论研讨工作有了进展
我县信访部门在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的同时,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也高度重视。全年共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2xxxx条,对合理有益的,都进行了快速的传达和督办,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7条有价值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在理论研讨方面,今年,县领导在省级刊物《公仆与信访》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县信访办和基层干部也撰写了调研文章总结了经验推动了信访工作开展。我县信访办获得了市信访协会论文大赛组织奖。
回顾2004年的信访稳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对信访信息掌握的不灵,不能提前介入,没能把信访苗头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导致了越级访和集体访的出现,我们只能被动的接访。二是个别基层干部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研究不透、不深,不依据政策法规办事,导致矛盾激化。三是有的执法部门干部衙门作风、特权思想严重,对来访群众冷、横、冲、硬,致使群众无法接受,导致个别涉法案件不按法律程序申诉而越级上访。四是跨部门的信访案件领导协调不主动,有时还得县领导督促基层,出现本末倒置。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工作的紧迫感
从近两年信访形势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明显特点:一是两个上升、两个下降:越级上访数量上升,走访人数上升;来信数量下降,群众来电件数下降。二是群众信访发生面相对集中,热点问题突出。2004年拖欠工程款、下岗职工安置及加入社会养老保险等问题占信访总量的78;农村土地纠纷等问题占信访总量的18.6,三是集体上访占群众信访量比重大。占来访总数的43。四是群众异常上访时有发生。情绪激烈,行为超常。如:新民乡农民因参场土地承包问题集体上访,虽经多方面工作,但多人在政府滞留近十个小时,给机关正常秩序造成影响。五是群众上访要求解决问题心情迫切,问题处理难度大,群众认为政府应包揽一切,无论什么问题都找政府,且急切要求政府立即解答,不解决就是不走,这一情况比较普遍。
导致我县群众上访量增多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制,农村承包责任制等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群众上访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二是由于我县基础薄弱,县、乡财政资金匮乏。保证县、乡政权运转和财政供养人员工资,难度很大,不可能满足方方面面的资金需求。三是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加强,希望解决切身利益的要求相当迫切,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信访渠道求得解决。
从主观上讲,一是有些干部对历史遗留问题不重视,有畏难情绪,一看解决问题需要拿钱物,就反复一拖再拖。这此问题不解决,我们永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