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未形;达者所窥,窥于未兆”,服务重在谋划,贵在超前。领导暂时未注意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早介入、快调查,掌握动态,及时反映,力求做到服务在领导决策之前。第三,变一般性服务为高标准服务。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办一件事情,开始要坚持高标准、过程要体现高强度、结果要保证高质量。每一篇文稿都要进行反复锤炼和推敲,文件的印刷和装钉要下大功夫,直至大家都满意为止。会议组织、来客接待、后勤服务也要出精品,出了精品,有了成功的模式,今后就可以运用下去。第四,变附属性服务为助手型服务。主要是一个协调综合问题。要注意搞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的协调。不能当“传话筒”,既要讲究艺术和方法,防止因方法不当引起领导之间的隔阂、部门之间的摩擦;又要敢于叫真,对授权协调的事不妥协、不回避,真正为领导排忧解难。二是服务范围是什么?凡是政府工作需要的,凡是基层群众要求的都是我们份内的事。要围绕中心,以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目的,对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辅政设谋;对涉及全局的工作全力协调推进;对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狠抓督导落实;对全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研;对领导最关心、最热心、最操心、最担心的问题进行谋划研究。要围绕领导,领导交办的事情要办好,委派的材料要写好,日常的生活要照顾好,出行的安全要保证好,工作的环境要创造好。要围绕基层,基层的来访要热情接待,群众的呼声要及时向领导反映,基层的困难要想办法协调解决。
3、打造创新型办公室。创新是动力。办公室工作总是局限于老规矩、老套路,就永远跟不上领导的节拍、达不到满意效果。因此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一是制度创新。好的制度是无声的老师,可以教我们如何懂规矩、守纪律,如何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现在办公室正在着手制定大文秘、大行政以及各科室的工作制度,总的原则有两个,一个叫责任明确,谁主办的事谁负责,比如在文稿起草上实行署名制,不能有了成绩抢着要,出了差错争着推;一个叫分工不分家,办公室一盘棋,协调联动,紧密配合。通过制度建设,使我们这个机关树立起规范、文明、廉洁、高效的全新形象:规范就是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靠纪律和自律约束自己;文明就是你们的行走坐卧、言谈举止、说话办事、待人接物都应树立文明形象;廉洁就是要多为基层服务、不向基层伸手,尤其不能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高效就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动如闪电的节奏、干巴截脆的效果。二是方法创新。方法对了就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比如文稿起草,起草一个稿子你是随手抄来、“当二传手”;是不调研、不借鉴,闭门造车,写出个“四不象”;还是先学后想再提笔,同时“拿来主义”,把好的东西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变成一篇好文章,我想还是选择第三种。督查工作要变单纯的奉命督查和事后督查的做法,增强督查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再如信息调研,现在我们写信息、搞调研的氛围很浓,并以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方式出了一批有价值的东西,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先入为主,浅尝辄止的做法,不能单纯做“加工厂”,要当好“采购员”,更要做“探险家”,要走到外面去、下到基层去,主动开辟新的空间。三是机制创新,主要是用人机制的问题。市委《关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现代化滨×××若干决定》提出了“一切以发展论成效、一切以事业定取舍、一切以干事讲用人”的原则,原来办公室有句老话是“以工作定取舍,凭实绩用人才”,这就是办公室用人的方向。说得再具体点,就是做到“四个坚持”和“四个不拘泥于”:坚持看能力,不拘泥于资历深浅;坚持看水平,不拘泥于年龄大小;坚持看实绩,不拘泥于文凭高低;坚持看人品,不拘泥于远近亲疏,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4、打造学习型办公室。学习是保障。对文秘人员来讲,“有吗用吗”和“用吗有吗”是两种境界,如何达到“用吗有吗”,就要靠学习。加强学习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学习氛围要浓厚。现在我们的知识是多么有限,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也不为过。知识本应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但现在看来,学习不够却成为我们最大的不足。要时刻存有一种“本领恐慌”,不断地学,拼命地学。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阅览室也有了,学习制度也出台了,政务网也马上建起来了,要按照要求很好地去执行。学习要保持良好的学风,要系统、有计划、有安排,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凭自觉不要凭感觉。二是坚持学习致用。就是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要漫无目的学一些与工作毫无关联的东西。要联系实际学、立足本职学、围绕经济学。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思考,把学到的东西进行整合、提炼,最终应用到工作中去。三是进行广泛涉猎。要成为通晓多方面知识的杂家和通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了解全局,通上情、知下情、晓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