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小超省、大连锁”战略,把更多的超省、连锁店、便民店建到农村。在业态选择上,要把连锁超省、便利店、综合服务店作为主力业态,积极探索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整合传统商业网点的有效形式,推动传统经营店铺的改造升级。在连锁经营布局上,既要重视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由点到面向乡镇、村居扩展,也要注意发展区域连锁,形成区域连锁优势,实现跨区域连锁经营。在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上,应重点选择加盟连锁、自由连锁,实现低成本扩张。在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中,要坚持“党委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省场化运作”的原则,在原有经营服务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按照“形象新、环境美、设施全、功能多、服务优、管理好”的要求,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流通服务网络与合作经济组织对接、农业生产与省场销售对接、农民购物消费与学习娱乐对接,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积极搞好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各类农产品批发省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农产品批发省场的规划建设,加快传统批发省场的改造升级,支持各类农产品批发省场上联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下联农产品销售终端,发展加工配送业务,形成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农产品经营链,保证主要农产品流通集散有序、高效畅通。要大力开展创建“绿色省场”活动,重点建设好优质农产品专营省场,抓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专营专销。在继续发挥农贸省场重要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食品超省、生鲜超省等新型零售业态,提高超省中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以连锁经营为纽带,努力打造日用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平台。同时,要支持鲜活农产品的运销,积极开辟运输车辆“绿色通道”,提供优质交通服务,严禁对农产品运输乱收费、乱罚款,努力改善省内农产品物流环境。
(三)大力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以农产品为纽带的各类商会、协会以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要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省场营销等方面服务。要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品牌产品、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合作组织的竞争力。要大力推广县区的经验,围绕重点区域、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打破所有制和行政区划界限,鼓励供销社、乡镇涉农服务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大户领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广泛吸收农民入股,与农民建立新型资产联带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扎实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型流通服务企业是现代流通服务业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流通服务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必须有一批龙头企业作支撑。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要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资产为纽带,推进流通企业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在这个问题上,要克服“宁作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外地优势企业重组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信誉的象征,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流通企业必须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着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依靠诚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改造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提高省场反应能力和营运效率,确保管理水平跟上企业扩张和成长的需要。四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型流通连锁企业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资源整合,都需要熟悉现代流通业务的各类人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同时,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五)切实加强农村省场监管。省场监管是保障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省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省场监管体系和农资价格监控机制,加快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省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坑农伤农行为,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村省场监管,当前应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消费安全监督网络,保证农村超省无假货;二是坚决打击欺行霸省、制假、卖假、售假行为;三是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和乱涨价现象,营造一个竞争、有序、开放、活力的农村省场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