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限的,真正的投资商看重的则是政府的环境、诚意和开明。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用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抓好经济环境。首先,要优化招商引资的思想环境。要牢固树立“不开放、不发展,大开放、大发展”的开放意识,“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战略意识,“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无论是外来客商,还是本地投资者,我们都要热情欢迎,热忱服务。其次,要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各部门、各乡镇苏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严格执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及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降低少数干部权力寻租的机会。第三,要营造安全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让投资者有预期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使其放心大胆地搞经营、谋发展。第四,要营造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环境。要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服务政府”。对待投资者要有种保姆精神,要象保姆一样精心照料和呵护好投资商,让他们在敖汉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生活、专心发展。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功能,重点解决好便民服务项目较少、部分单位授权不足和少数人员业务素质相对不高等问题。县行政服务中心要进步完善方案,增强窗口运作能力,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对影响中心服务的一些具体问题,牵涉到有关部门的要发出整改意见书。县纪委、监察局要积极配合,加强督查。
(五)要领导带头全民参与。招商引资与优化环境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而且是全民工程。领导要带头抓招商。“一把手”不抓招商引资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就是无能。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力量抓招商。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不要怕坐冷板凳,不要怕吃闭门羹,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担心不成功,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盯住不放,一而再,再而三,不达目的不罢休。要主动出击。如果一味等环境变化、等政策放宽、等红头文件、等别人经验、等别人上门再有所动作,只会坐失良机。领导要带头抓环境。领导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主动放权。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特别是要管好环节干部和办事人员。当前影响经济环境的主要症结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部分环节干部与具体办事人员身上,产生了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部分环节干部与办事人员,官不大架子不小,权不大事不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一个人削弱了一个部门的威信,影响了全县的形象。今后要把环节干部及办事人员作为优化环境的主抓层面,建立重点部门环节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对破坏环境的环节干部由县纪检监察与组织人事部门随时建议相关部门调整其岗位和职务。要全民招商。要通过利益取向,努力造成一种谁招商引资谁光荣,谁招商引资谁受益的强大声势,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各乡镇苏木引进的项目可以在敖汉境内异地兴建,企业实现的税金由引进乡镇苏木和受益地区按比例分成。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能否抓住这个“牛鼻子”,关键取决于我们抓落实的决心和力度。
一要严格明确责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肩上有担子的长效机制。各乡镇苏木、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优化环境与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对于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苏木、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反思、对号入座,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从根本上查找原因,绝对不能会上红红脸,会后老模样。要完善动力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用制度和机制形成科学的工作导向,坚持看实绩用干部,让事业选择人,要让想创业的有机会,能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受尊敬,不创业的没市场。不能给懒汉找借口,不能让懦夫干下去。招商引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的干部来讲就是一块试金石,有没有开放型思维、创业型魄力,用招商引资来考察就能辨其真伪。希望我们的干部能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百炼成金。
二要严格督促检查。我们的工作一旦作出决策部署之后,就要通过加强督促检查,量化指标、量化进度,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落实,不能搞到哪里算哪里,决不要出现“大概”、“差不多”、“估计没问题”之类的现象。督促检查不要怕得罪人。各级领导要克服“好人主义”,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丢选票,不能当“太平官”。对自己所管辖的部门和人要真正抛开私心,拉下脸来,真抓严管。要敢于触击矛盾与困难,什么困难也不要回避,回避就容易把小困难变成大困难。督促检查要认真。许多问题抓不透是因为抓落实的认真程度不够。对已经布置的工作,对已经看准了的事情,要认真部署、认真检查、认真督促、认真整改、认真完成,要有一股韧劲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至完成。县委、政府督查室、治理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