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的三倍。我市财政收入和gdp总量不如福建几个县(市)的零头和一年的增量。
二是产业发展的差距。他们的产业高度发达,产业协作健全,产业外向度高,已完成了由低层次的传统产业向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如石狮的制衣、晋江的制鞋、惠安的石材加工等。而我们的产业培育才刚刚起步,产业发育机制尚没有建立,仍然是一种自然经济的散发模式,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三是经济环境的差距。他们把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作为经济发展的品牌,全身心、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地创造环境。既包括政策优惠、服务优质,更考虑产业协作配套,注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筑了产前原材料采购、进出,产中融资、上下游协作,产后市场体系建设一体化的服务机制;还为投资者的生活、小孩入学等创造条件。×××政府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对企业只有服务的权力”,厦门火炬开发区提出“让企业满意,是工作的最高标准”,因而产生了“一个电话招来一个国际巨头”的效应。而我们目前仍然停留在优惠政策、不乱收费、不乱摊派、不乱罚款上,甚至于这些也难以做到,与全身心、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相比差距较大。
四是发展理念的差距。千差万差,还是差在发展理念上。他们坚持把本地区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内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着眼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抢占区域经济的制高点,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在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胆量大,动作大。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企业老板,都有一种强烈的机遇意识,都有一种抓发展的干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而我们缺乏他们那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仍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遇政策“红灯”就缩手缩脚。因而经济发展主要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产品经营,是一种内源型经济。而福建早已成为外源型经济,高度外向化,企业已由纯产品经营转向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
三、学习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学习福建经验,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发展实践中。我们将坚持剔肤见骨找病根,对症下药施妙手,突出发展重点,凝聚百万人心促发展,为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过7亿、综合实力进5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持之以恒抓思想解放。福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势头源于思想的解放。与他们比,xx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集中表现为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固步自封的内陆意识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加快xx发展,首先要打开思想这个“开关”,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决制约发展的“症结”。要有加快发展的信心。面对先进,我们服气但不服输;面对差距,我们承认但不甘心。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承认差距,更要看到优势和希望,善借他山之石,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敢与快的比,瞄准强的追,在加快发展中站得高、看得远、抢在先、干在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淋漓尽致地发挥xx的区位交通、能源资源、传统产业、园区政策等后发优势,加速xx发展。要有不论先干的胆量。坚持实践永远走在政策前面的新理念,发扬“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允许试、鼓励干、不争论,引导群众摈弃“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的心态,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鼓励国家干部带薪离职领办、创办、帮办工业企业和参与农业改制,形成创业浓厚氛围。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吃透国家政策,善于变通,善于争取,为我所用,用足用活政策,把政策变成促进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有正视困难和矛盾的勇气。“山高不挡道,水浅能容月”。关键是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决不因为土地、资金等困难和矛盾,而捆住加快发展的手脚。
二要毫不动摇抓产业培育。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