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落实、措施落实,随时准备投入抗洪抢险。要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抢险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作业技术水平,增强抗洪抢险能力,真正做到拉得出、用得上。
(五)预测预报水平要再提高。气象、水文信息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对重要天气、水情要实时滚动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尽可能延长预警期,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争取时间、争取主动。气象部门要特别重视局部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报。水文部门要加强汛情、旱情监测,通过总结经验,完善预报方案,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各级防办要加强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地掌握汛情、旱情和灾情,及时掌握防洪工程运行情况,加强分析研究,正确判断形势,并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六)防汛抗旱两手抓要再强调。根据我市特点,防汛是我们的首要问题,但旱灾对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象1978年这样的大旱,损失也很大。为此,我们在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站在构筑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研究制定预案措施,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重视水库的科学合理蓄水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切实把防汛抗旱两方面的事都考虑到。
三、必须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共同抓好防汛工作
防汛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各级各部门齐心合力,团结协作,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实、做透、做好。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防汛抗旱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历年的抗洪实践证明,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是做好防汛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把防汛防旱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程、每一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防旱责任体系。市防指要将各地落实的水库、重要堤防、重要城镇的防汛责任人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防汛责任人汛前要针对主要薄弱环节,对责任范围重要工程和重点地区进行检查,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要建立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度,严肃防汛纪律。对因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力,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首先,防汛指挥办事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能。要加强各级防汛指挥办事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员、设施、经费,加快防汛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其真正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防旱工作的职能。各级防办要树立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继续发挥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要敢于监督、善于协调,主动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其次,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水利部门要确保水利工程在设计标准内安全度汛;国土部门要做好山地灾害防御工作;电力部门要做好电力供应保障,确保防汛抗旱用电;军分区、武警支队要落实好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宣传、广电等部门要做好防洪救灾宣传报道;卫生、环保部门要合力做好卫生防疫和水环境监控;城建、公安、发改委、交通、农业等其他成员部门都要按各司其职、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市防指成员单位还要切实加强对三县两区的指导。第三,防汛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防汛调度和抗洪抢险中决不允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游、左右岸都要从防汛抗旱的大局出发,加强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依法防汛。《水法》、《防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是我们依法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武器。各级防汛、水利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各类防洪工程管理,严肃执法。今年市人大将组织对《水法》、《防洪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地、各部门一方面要营造氛围、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也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查找差距、如实反映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各防指成员单位要带头自觉执行防洪法律法规,依法办事,积极支持、协助防汛、水利部门,共同做好防汛防旱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人民政府办公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