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落实好工程投资、质量、工期三控制,争取早开工、早投产。三要深化前期促项目。要建立健全抓项目的工作网络。纵向,要建立县、部门与乡镇、企业三级抓项目的管理网络;横向,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项目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广泛的业务信息联系。要健全项目收集制度,通过互联网、政务信息网等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项目。要把握好项目选择方向。重点考虑项目的关联度和产业政策、市场、技术、环保因素等,注意开发引进三个旋窑水泥和一个火电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要选择好项目负责人,选调招聘得力人员,组成项目筹建工作班子,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要认真学习钻研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切实加强与省、国家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研究国家、省产业投资方向,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的计划盘子。四要引导民资上项目。要坚持外资、内资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打好“民营牌”。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要求,切实降低门槛,对民营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经营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大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供电网络、城乡供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项目经营,不断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通过放宽投资人资格、注册资本和投资方式的限制等有效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是要不断优化招商环境。要优化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能放宽的放宽,能优惠的优惠,能办的事情坚决办到。政策跟着项目走,规定随着需求变,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放到投资者最满意的程度,努力降低客商来我县投资经营的成本,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服务环境。要努力营造一个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重商,就是要高度重视投资商,充分肯定投资商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投资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为我县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要给地位、给荣誉,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投资商的良好氛围。亲商,就是要主动与投资商交朋友,以热忱的态度对待投资商,以真诚的感情留住投资商。安商,就是要为投资商创造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富商,就是敢于把好项目拿出来招商,放水养鱼,不能竭泽而渔,要把***打造成一个兴业生财的好地方。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引进农业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客观存在的“农村苦、农民穷、农业难”的问题。一要抓龙头企业培植。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培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我县农业品种优势和产业优势,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扶持发展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要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抓好天鹏公司机械化柿饼及系列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二期工程的上马,开发精深加工产品,使全年生产柿饼5000吨、加工率达35以上。要健全支农服务体系。农技部门要加大种养技术指导,主动服务农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要增强为经济服务、为地方服务的意识,挖掘潜力,加大支农力度;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旱防涝能力。二要抓特色产业壮大。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高海拔的气候优势,以特色为切入点,以“人无我有”的思路定位特色,以“人有我优”的思路开发特色,以“人优我新”的思路创造特色,以“人新我强”的思路培植特色,要把推广优良品种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我县六大特色产业,结合初步形成的六大种养基地,进一步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同时,重点抓好生猪、“六月红”芋、美蕉等1xxxx行业协会建设,着力培养农民经纪人,加强营销网点建设,打响***特色产品的“品牌”。三要抓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畅通输出渠道,使之出得去。首先,要加强素质培训。要抓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继续依托职业教育基地,采取“校企联办”、“技乡联办”、“技校联办”、“自主招生”等形式,根据县内外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加强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社会公德、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及消防常识等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求职、择业技巧,促进外出务工者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务工转变,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档次。其次,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干部、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