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争取银行支持
目前,国家的金融信贷政策取向已转变为扶优限劣,各商业银行也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加快,政府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企业向银行贷款中只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因此各企业必须把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着力点放在强素质、树形象上,加大沟通与协调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
一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资信度。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转机制。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在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上多下功夫。要注重产品结构性调整,努力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增强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
二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信用是企业的名片。作为企业来讲,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扶持。企业信誉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出现生存危机。美国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造假案曝光后很快就倒闭破产,也充分说明了信誉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视信誉为生命。向银行借款,要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本付息。要加强对广大员工的诚信教育,用诚信架起企业与金融单位紧密合作的桥梁,用诚信不断开创银企合作的新天地。
四、构建和谐口岸,为银企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环境
各部门要把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治理整顿和信用制度建设、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倡导明礼诚信的社会风气,深入开展“诚信二连”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信用观念,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大局出发,既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信贷资金,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逃废债务现象,坚决制止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加强舆论监督,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要共同研究制定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促进全市经济和金融的共同发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监督管理,发挥好中心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市直、经济管理部门要指导企业认真抓好财务制度建设,搞好资金运营,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为加强银企合作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